“亚洲魔方”2017年AIDIA学生工作营将在中国长春召开

2019-05-23

640.webp (1).jpg

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Asia Interior Design Institute Association, 简称AIDIA)是一个致力于亚洲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学术团体,于2000年由中三国室内设计学会共同发起成立2009年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三个国家的学术团体加入,2016年又吸收了新加坡与中国台湾两个学术组织。新成员的加入使AIDIA迅速发展壮大,在东南亚室内设计教育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自成立以来AIDIA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教育交流会、双年大会、研讨、展览和竞赛等活动,并出版了涵盖亚太各国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国际论文集、作品集等刊物,为亚洲室内设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640.webp (4).jpg640.webp (5).jpg

AIDIA学生工作营2005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次,是促进亚洲各国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面向亚洲地区所有设计院校师生,一般有20多所院校,100名左右师生参与。活动期间各国各地区学生混编分组,分别由不同院校的教师参与指导。

640.webp.jpg

“亚洲魔方”2017AIDIA学生工作营将在中国长春召开,希望能够鼓励参与活动的师生对东方文化背景下亚洲不同国家的室内设计教育进行思考,同时也为各设计院校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活动主题:亚洲魔方

 

主办单位:

亚洲室内设计学会联合会(AIDIA

 

承办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东北师范大学

 

协办单位:

日本室内研究协会(JASIS

韩国室内设计学会(KIID

马来西亚室内设计学会(MIID

菲律宾室内设计师学会(PIID

新加坡室内设计师协会(SIDS

泰国室内设计师协会(TIDA

中国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TnAID

 

时间:20170818-0823

 

地点:中国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

 

规模:100-200人,集合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等东亚国家院校师生一起进行活动。建议每个学会可以按照10名学生2名老师的比例组织参与活动,最多不要超过40名学生。

 

活动分组:参加学生被分成6-10组,每组约10-20名学生2-4名指导老师。每组尽可能由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组成。

 

日程安排:

 

818 报到

819-22 开营仪式 调研考察 欢迎晚宴

820-22 学生分小组设计交流

823 成果汇报 送别晚宴

 

 

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Asia Interior Design Institute Association, 简称AIDIA)是一个致力于亚洲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学术团体,于2000年由中日韩三国室内设计学会共同发起成立,2009年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三个国家的学术团体加入,2016年又吸收了新加坡与中国台湾两个学术组织。新成员的加入使AIDIA迅速发展壮大,在东南亚室内设计教育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自成立以来,AIDIA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教育交流会、双年大会、研讨、展览和竞赛等活动,并出版了涵盖亚太各国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国际论文集、作品集等刊物,为亚洲室内设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AIDIA学生工作营自2005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次,是促进亚洲各国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面向亚洲地区所有设计院校师生,一般有20多所院校,100名左右师生参与。活动期间各国各地区学生混编分组,分别由不同院校的教师参与指导。

 

 

AIDIA2016学生工作营精彩回顾▼

 640.webp (6).jpg

 

相聚AIDIA2016学生工作营,感受曼谷城市节奏

 

 640.webp (7).jpg

2016124-28日,来自河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一行共22人,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苏丹带队参加了在泰国曼谷举办的AIDIA2016学生工作营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亚洲的目光”,主旨是亚洲精神、材料化、环境、创造力。

 

此次活动集合了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东亚国家院校师生一百余人,活动中不同国籍的学生随意组队,在经过参观和活动讲座等workshop学习班之后,每个小组将有三天的时间设计一个窗口,再用一天的时间展示他们的设计。

 

对于还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们来说,能够跨越国界,能够经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思维的碰撞,其意义是日常学习所不能比拟的。而对于此行目的地曼谷,不同于一般的旅行,在当地设计师和院校专业教授的引导下,参加活动的师生们走进曼谷大街小巷,去观望和了解曼谷的民间生活和建筑,设计与艺术。

 640.webp (8).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余洋:

 

曼谷老城是AIDIA学生工作营的设计场地之一,类似于哈尔滨的老道外,既有着典型的城市文脉,也有着没落街区的典型特征。这里没有高大上的社区,处处是廉租房的拥挤;这里没有宫殿式的庙宇,却有着热闹亲民的老虎神社;生活就像这里的电线杆,复杂而凌乱;未来就像这只狗的眼神,充满希望和淡漠。

  

其中一个接地气的泰国市场,巧妙的建造技术让这里体现出超乎视觉的舒适。陡峭的屋顶预留了狭窄的风廊;抬起的就餐区让水面的冷空气无痕进入;铁皮屋顶的天窗让柔和的光线处处弥漫;狭窄的沿河厨房紧凑而密集;高耸的木桥抵御着潮涨潮落的侵蚀;最具想象力的是简易阳台上的秋千……或许还有更多的地方,没来得及发现,没来得及研究,却已经击碎了廉价与舒适之间的壁垒。或许,奢侈和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许,舒适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高昂。

 

640.webp (9).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陈之恬:

 

工作营的第一天,我们小组游览了曼谷的寺庙文化,包括中国化的寺庙(Tiger God Shrine),印度文化的寺庙(Devasathan Brahmin Shrine),以及泰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Suthat Thepwararam)。在曼谷,宗教文化是如此盛行,人们从一个寺庙出来,走几步又到了下一个寺庙,寺庙是世俗的,而不是隐于山、远离市井的超凡脱俗。泰国的寺庙是面向芸芸众生的,靠近芸芸众生的。

 

之后的三天是忙碌的讨论和工作,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将不同的想法融合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想法。我们组的设计是从泰国人打招呼的手势(Sa wat dee)出发,寻求各个国家文化的相似与不同然后融合,从颜色材质上反映各个国家的特色。最初我们想,每个国家的学生单独做一个设计,然后摆放在一起,通过线来联系。但是,各个国家的设计都很均衡,导致各自为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将各个国家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重新构建一个新的Model。我们组的领队很强,在设计创意上、最后成果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最后的成果上还是能看到文化之间的相似,菲律宾、泰国、韩国以及中国在颜色上的选择非常相近(红和黄),在材质上的倾向也多是木质,这点很有趣:虽然文化上有很大差异,但是文化根源似乎又很接近。最后不得不说,语言是交流的一大障碍,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观念无法更好地交流和理解。

 

640.webp (10).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朗林枫:

 

曼谷英文名为Bangkok,同时曼谷还拥有一个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名,这个仪式全名融合了两个古老的印度语言:巴利语和梵语,其意译为“天使之城,宏伟之城,永恒的宝石之城,永不可摧的因陀罗之城,世界上赋予九种宝石的宏伟首都,快乐之城,充满似统治转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宫,一座由因陀罗给予、毗湿奴建造的城市”。曼谷的独特名字也显现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我想曼谷给我的感觉如果概括为一个词,应该就是Enjoyment

 

作为亚洲东南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曼谷也拥有着由空中长廊连接起来的众多商业综合体组成的购物中心,人流如织,但行走并不像香港那么匆忙,似乎是为了映衬曼谷的“曼”字,当地的人们更多地表现出悠然自得的状态,这让我更加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四面佛——这座最著名的佛龛就位于曼谷商业中心的十字路口的旁边,摩登的高楼大厦与佛龛宝刹相安无事,更应该说它们是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曼谷给我的第二印象——包容。

 

来自世界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平和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当中,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曼谷的年轻人和其他各国的年轻人一样,乐于追逐潮流,喜欢西化现代的东西,喜欢机车,喜欢西式饮食,喜欢英文歌。让我感到世界在越来越扁平化,各国之间的差异也在减小,各种文化互相融合,曼谷于此就是一个缩影。也得益于世界的融合,让我们年轻人互相之间能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在工作营里,因为一首甲壳虫的《I Will》,我和伙伴们很快找到了共同话题,谈起了自己喜欢的乐队和时下最热的单曲,这可能就是所说的音乐不分国界吧,放大来说就是美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喜爱的。


河南大学芦瑶:

 

印象中,曼谷就是“慢谷”——社会节奏的缓慢、交通的拥堵、人内心的平静。在泰国的日子里,时光像是蒙上了一层淡淡阴郁的模样。不同于印象里随处可见的阳光灿烂,就算是那些小清新也变得安静起来,这多少让人提不起活泼的情绪。泰国是一个懒散的世界,配着天空中缓慢流行的云,渐渐习惯了这种温而不燥的气候,那颗旅途中浮躁的心会慢慢静下,来感受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度。

 

AIDIA学生工作营结束了,所有的争执矛盾都在这场全民拍照的晚宴中结束,眷恋不舍我的团队——studio4fighting everyone!这一周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苏丹老师的相处令我感触很多,虽然指导很少,但是影响我更多的是苏丹老师的生活态度,狂妄中带有低调,低调中带有内涵,内涵带有亲近。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同国籍之间的文化思维模式的碰撞。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之间有着很大的文化差距,这些差异更多集中在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些不同是我们文化、教育方式结构导致的,这些差异让我们争吵、让我们的方案一次次推翻,其中包括我自己方案。但是,我们来交流学习,主要目的不就是来感受不同的思维冲击,来感受不同教育模式下的设计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