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康
编者按
正值全国节能宣传周和首个“全国低碳日”,以此为契机,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然而,要真正实现“低碳”,需要把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转化为各行各业日常开展的节能减排活动:节约煤炭等化石能源,鼓励、推广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遏制高耗能产业的扩张,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产品与产业;结合正在开展的低碳试点和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本期,本版将从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碳交易等多个侧面为读者解读“低碳”发展现状与前景。
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2年建筑能耗占我国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约为27.5%。建筑能耗正成为工业能耗之外的又一大能耗主体。“全国低碳日”前夕,本报记者就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实现低碳绿色建筑,采访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董事长王小康。
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节能改造服务道路
在工业节能为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做出巨大贡献后,如何实现建筑节能成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值得注意的是,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看,最主要的能耗来源于建筑运行阶段。因此,就我国400多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而言,有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至关重要。
王小康表示,针对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发展现状,中国节能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节能改造服务道路,着力构建从建筑能源规划供应到能效管理提升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单体建筑能效提升、区域建筑能源规划、能效数据衍生经营等领域实现了突破。
据介绍,中国节能立足于技术创新支撑和驱动的业务发展思路,集成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搭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平台,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王小康告诉记者,依托自身节能环保主业资源和技术平台,中国节能以能源管理系统为主线,综合运用浅表水源热泵、工业余热余能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为城市集中建筑群、集中连片区域建筑等提供冷、热环境供能服务,实现城市供能的节能减排。
以技术创新集成引领绿色建筑示范推广
去年,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发展绿色建筑正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谋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
王小康认为, 就目前绿色建筑发展初期阶段看,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还比较淡薄,消费者对节能建筑需求尚不明朗,绿建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产业发展需建立相应科技支撑,上述种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王小康看来,标准很重要,中国节能正是不断以更高的标准推动自身技术进步,探索引进国外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更为完善、更具影响力的绿色建筑标准和建筑节能技术。
“高品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背后,是日渐完善和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创新研究和应用平台的支撑。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始终坚持发展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着力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系统优化及集成应用能力。通过节能示范工程和技术能力建设,树立自身绿色建筑业务的鲜明特色,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动力。”王小康对记者表示,
据王小康透露,中国节能计划在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风力制热技术、绿色建筑集成设计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污染物浓度检测和净化技术等领域进行适应性研究和系统集成创新,通过示范工程的推广,切实提高节能技术应用水平和建筑综合节能率,为规范绿色建筑市场,促进节能建筑技术和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应强化节能减排规划的落地监督和执行
作为行业的先行者,中国节能近年来还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对《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订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分析及相关财税政策建议》、《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等一大批重要政策和法规性文件的起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小康表示,“十二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规划的落地和有效实施。从实践来看,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约束性指标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建议强化发改委在落实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强化规划、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引导作用,重视实施中的调研和论证工作,研究“落地”的监督和执行机制。
目前,节能环保领域产业集中度较低。王小康认为应高度重视、扶持培育节能环保领域里的大型骨干企业,发挥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做好示范和推广,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改造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