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建筑师查德-罗杰斯:坚定的城市主义者

2013-02-05

Richard Rogers

 英国建筑师Richard Rogers的职业生涯一直被一种为城市发展而献身的热情驱动着,他认为创造更紧凑的城市,保护周边乡村,是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式。

  几乎所有到访巴黎的游客都会去蓬皮杜艺术中心看一看,即使是巴黎本地人,也由衷地将蓬皮杜艺术中心当作巴黎的标志,事实上,蓬皮杜艺术中心不仅为巴黎提供了一个愉快分享和相互交流的文化场所,更是当代建筑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即使是在今天,这座建于40年前的建筑依然令人兴奋不已,其鲜明的设计语言毫无褪色之感。

  无疑,这座超越时代的建筑物也让其设计者理查德•罗杰斯一炮而红,并载入了当代建筑史。尽管在当时,1971年,他还没什么名气,不像今天获得了包括普利兹克奖在内的诸多重大建筑奖项,并成为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但是,他对于建筑的思考,如直观、公共区域、轻量、透明以及城市等概念,已经有了雏形,并且鲜明地体现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中。

  回想当初赢得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权这段过往时,年近八旬的理查德•罗杰斯仍然把它当做是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他说:“我和Renzo Piano从700个候选方案中获得胜利,这真是令人记忆犹新。假如当时我们知道有这么多竞标方案的话,我们或许会说‘算了吧’。在那之前,我们只做过一些很小规模的单层建筑,这个变化就像是从写新闻稿一下子变成写犯罪小说。”

  尽管这个项目让他们身心俱疲,但是真正令他难忘的是出色的团队和很棒的业主,大家一起面对当时建筑界的最大挑战,这让他终身信奉建筑永远是团队合作的产物。他总是强调:“建筑师必须具备和别人合作的能力,建筑是一项团队合作的事业,非常复杂,不可能单枪匹马地独立完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比如说,如果没有Peter Rice的工程技术,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蓬皮杜艺术中心。他在我们工作室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一点也不少于他在Arup所花费的。”

  合作精神一直贯穿于他的职业生涯,从最初创业时他的3个伙伴:Norman Foster, Wendy Foster和Su Rogers,有意思的是,他们后来各自结为伴侣;到和Renzo Piano共同设计蓬皮杜艺术中心;再到在John Young, Marco Goldschmied,Laurie Abbott和Mike Davies的协助下,成立了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事务所。


  这一系列的过程,让Richard Rogers感到自己十分幸运,从身边人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学校中的知识,并且能够成为一个好团队的带头人。这也是他在2007年将事务所的名字从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事务所更名为Rogers Stirk Harbour+Partners的原因,以强调事务所的天才设计师Graham Stirk和Ivan Harbour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Richard Rogers自认为是一名坚定的城市主义者,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童年的经历让他有机会亲身体验到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和建筑,那些广场和公共场所带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始终认为人们应该在户外的公共场所相互分享,这成为他日后对建筑和城市所有理解的基础。

  伦敦是他成长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他的一切都是在伦敦的生活中慢慢定了型。在伦敦的城市发展、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塑造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86年,Richard Rogers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名为“伦敦,因为它可以“(London as it could be)的展览,其中探讨了他对于建筑、城市、可持续以及诸多与城市生活有关领域的思考。

  1995年,作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里斯论坛上第一个被邀请的建筑师,Richard Rogers做了5场主题为“可持续城市”的系列讲座,后出版成书《小行星上的城市》(Faber and Faber:London)。

  1998年,他被时任英国副首相任命为英国政府“城市工作组”的负责人,帮助政府找出城市衰退的原因,建立安全、活力、魅力的英国城市景象,这项工作最终成为白皮书《走向城市复兴》(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从2001年到2008年,他应伦敦市市长Ken Livingstone之邀,担任伦敦市政府的首席建筑及城市顾问,两人在工作上的关系非常紧密。

  作为城市生活的拥护者,Richard Rogers认为城市是最复杂的人工作品,许多城市仍然需要“活化”,而他本人的职业生涯一直被一种为城市发展献身的热情驱使着。当一个空间被创造时,不仅要为所在地区提供欢乐、激动和自由,而且要以付出最小的自然环境代价来实现。

  他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式便是创造一个紧凑的城市,通过相互关联且完善的设计,加上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把生活、工作、购物、学习和休闲重叠起来,集合在持续、多样和变化中的结构中。他说道:“我们必须明白发展应仅限于被柏油路覆盖的城市地区,而建筑不应该扩张到自然绿地中,换句话说,应该在现有的城市中进行多种改造。”

  在2012年9月22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的“从住宅到城市:罗杰斯建筑艺术”展览上,参观者可以通过展览的七大主题:直观清晰、公共区域、绿色环保、系统、透明、城市、轻量,及每一主题之下的相关项目展示,了解Richard Rogers和他带领的团队在建筑及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意义。时至今日,Richard Rogers和其团队的工作模式已经非常不同于创业阶段,计算机软件是设计过程的主要工具,但是他依然习惯手绘所有的东西,那些草图、模型可以很好的传达出他的概念。

  伦敦总部依然是事务所的核心,所有的设计决策都来自于这里,与事务所毗邻的the River Café由Richard Rogers的太太Ruthie经营,也是他的挚爱。除了伦敦总部,事务所还在悉尼、马德里和上海设有办公室,以更好地应付所在地区不断增长的项目。尽管他本人喜欢面对面沟通,但是iPad和iPhone等移动设备,让他在旅行的时候也可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今天的Rogers Stirk Harbour+Partners已形成强大的事务所文化,在“从住宅到城市”展览中,事务所遵循的信念、目标、如何运作、慈善属性、组织模式被清楚地写在墙上,让所有参观者对Richard Rogers带领下的事务所产生敬意,所有利润的20%都捐赠给不同的慈善机构,每一位员工都知道善款的去向,使他们都深感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份子;事务所推崇利润和风险共享,以确保最高薪酬和最低薪酬的差距最小化,这使得事务所能够长久保持生命力。


  目前是事务所发展的关键时期,Richard Rogers坦言道:“事务所在2007年的改名,可以更好地体现两位年轻合作者Graham Stirk和Ivan Harbour的贡献,这会让事务所以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走向未来。”总而言之,这位成就斐然的建筑师永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合作,着眼于民主和慷慨,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而努力。

 

  Richard Rogers简介:Richard Rogers(1933-),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5岁时移居英国伦敦,在伦敦AA建筑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建筑。 1977年成立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事务所,2007年事务所改名为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他曾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Thomas Jefferson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斯特林奖,普利兹克建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