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阴差阳错学建筑 曾被取消学位

2014-11-15

在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奖之前,王澍的名字在东南大学校园里便像一个偶像般的存在。这位现在享有盛誉的著名建筑师,高考时原本想读北大中文系,但父母为了将来就业,让他读工科,他不愿放弃画画,父母才替他报了建筑系。大学期间,他博览群书,沿着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路线穷游。昨天,当王澍在东南大学与青年学子分享“沿着心的方向去走”的演讲时,这番看似叛逆的经历,让好奇的学生为争抢提问机会站在坐椅上直接发问。

谈选择
本想上美术学院 阴差阳错学了建筑


“全世界都演讲遍了,但回到母校,感到年轻学子们的浓烈热情,我一下子还有些紧张。”一件灰色中式外褂加黑色长围巾的王澍,刚一亮相,即引起全场雷鸣般掌声。

“沿着心的方向去走”是王澍此次演讲的主题。“我进大学之前,建筑学没有多少人知道。老师认为我该上北大中文系,而我自己想上美术学院,在那个年代,家里人要求选工科,因为工科意味着稳定的饭碗。”王澍说,当时他只提了个要求:选一个会画画的工科。家里人去打听后,告诉他有一个专业叫建筑学。“我的高中班主任得知我选了建筑学,都觉得我疯了,老师们都不知道建筑学是什么,以为是砌砖瓦、盖房子。”

王澍回忆说,恰好他母亲同事的丈夫是东大建筑系毕业,而且那年还获了海外建筑奖。因为这个偶然,他认定了东大,“第一志愿是东大建筑系,第二志愿是清华建筑系,第三志愿是同济建筑学,这个填法的意思就是只上东大。”

谈坚持
老校长给他上的第一课:敢于质疑


王澍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大学里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对他的影响持续至今日,他就是东大老校长钱钟韩。

大一刚入校时,成绩优异的王澍被选为9名新生代表之一,与时任东大校长的钱钟韩对话。

钱钟韩校长在学子们心中是个传奇人物,在欧美十几所大学游学,想读什么课程就读什么,不追求学位。游学归国没拿到一张国外大学的学位证。

王澍回忆说,和9名学生代表对话时,钱钟韩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大学生?”9名同学谁也没能答上,钱钟韩就说:“好的大学生一定是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学习不是谁让你学习,是你自己的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钱钟韩这番教导如同“醍醐灌顶”,让王澍恍然大悟。

“我没有反叛,只是想表达自己”

建筑系对学生的画功要求很严,没接受过系统训练的王澍,一度被老师归为“不会画画”的学生。往届优秀学生的作品挂在教室墙壁上,起初大部分学生照着临摹,王澍偏偏想与众不同。当时他画了一棵枯树,树枝上没树叶,在这棵枯树后有一幢房子。同学都开玩笑说这是来自月球的房子。“很多人说我反叛,我没有反叛,只是想表达自己。”

这个另类的作品,在老师间的争议很大,“有老师说肯定不及格,东大建筑学历史上,还没有谁画过没有树叶的树。”不过,负责给王澍这组打分的老师王文卿坚持给了高分,“印象很深,打了90分,感谢王老师给予我这个小小探索极大的鼓励。倘若当时判了不及格,不知道我现在还会不会站在这里。”

谈学习
上大学时嗜书如命,哲学、物理、数学没有不读的


刚入学时,大家还不会使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同学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才知道有图书馆的存在,好奇地进去一看,被空荡荡的图书馆和浩瀚的书海震撼了。此后,那里成了他阅读的天堂。

王澍的兴趣广泛,从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社会学到物理、数学、生物、现代文学、电影、喜剧,“20世纪发生的重大变革我都想知道。”

博览群书的王澍,很快成为同学中的“百科全书”,那时,会经常有不同的同学到他宿舍里,大家一起高谈阔论,谈读书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味也浓了不少。

读万卷书的同时,怎么能少得了行万里路,王澍说,自己从本科时便开始旅行,经常一个人背着行李到深山呆上一两周,有一次,他沿着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路线,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交换搭乘卡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整整走了三个月。“那段时间,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入的认识,也很受沈从文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和疑问影响,后来我很多建筑作品背后,都有沈从文的影子。”

王澍还有一个学习习惯,每周,他都会约上两三个死党去南京长江路的美术馆看最新的画展,一幅幅认真看下来,大家面红耳赤地争论着回到宿舍。

曾被取消学位,但自认有才

王澍的“反叛”曾一度在东大掀起惊澜大波,当年,他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对西方现代建筑的评价”,因为批判的锋芒太过尖锐,他没拿到硕士学位。“写这篇论文,我用的是诗歌一样的语言。”王澍自称自己比较笨,思考了3年,但写两万多字的论文只用了15天时间,而且把写作时间标在论文上。“后来取消我学位的一个理由就是写作极不认真,写硕士论文竟然只用了15天,难道不觉得这很有才么?”王澍笑着解释,“我当时有一个重要意识,就是论文不应该像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论文跟设计一样是一个创作,关键是切入点。”

“不过,当时不给我学位,我一点不生气。我当时还说了一句话,诺贝尔文学颁奖委员会3次想颁奖给萨特,都被拒绝了,不就一个硕士学位?又有什么呢?”其实,早在大二时他就写过一篇2万多字论文,题目是《当代中国建筑学危机》,点名批评了很多权威,印了150份,在全国“地下”流行,虽然印论文的部分钱是老师齐康院士捐的,但在论文里还是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这篇论文触怒了很多老师,当时没有杂志敢发表,有一个杂志试图发表,但要求删除“刺激性”的东西。王澍一看,删除后“骨头”就没有了,所以他宁可不发也不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