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asc.org/upimg/allimg/140604/1312513230-0.jpg)
2010年4月27日14时30分,陈超英在沙井管网项目参加项目施工管理标准化推进会暨安全生产月、“品质杯”劳动竞赛时在工地现场指导。高伟 摄
![](http://www.chinaasc.org/upimg/allimg/140604/131251H58-1.jpg)
2008年12月1日,陈超英(中)在刚果和员工一起包饺子。谭建明 摄
![](http://www.chinaasc.org/upimg/allimg/140604/1312513U7-2.jpg)
今年4月20日,陈超英(左一)深入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轿子雪山项目工地慰问一线员工。 邱学喜 摄
6月13日夜,倾盆的大雨中,陈超英“走了”。
6月14日,长沙井湾子中建五局办公大楼前一片阴霾。为了让陈超英再“看”一眼生前的办公地点,灵车载着她缓缓绕过这里。路边站满了她悲伤的同事,他们等着她,想透过泪眼,再看一眼她那温暖的背影……53岁的陈超英生前是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在6月13日慰问职工家属连夜返回长沙的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殉职。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亲友和同事就写下了20多万字追思陈超英平凡而感人的一生。
中建五局、中建总公司、中共湖南省直工委、湖南省总工会先后作出向陈超英同志学习的决定,陈超英被追授“五一先锋”荣誉称号……
上篇:有过多少往事
【采访手记】
那是一场打破平静的泪雨,它洗涤心中的尘埃,也将一个人的名字擦亮。
人们呼喊并凝视着“陈超英”这个名字的时候,那些散落的记忆碎片也一点点汇集——阴阳两隔,一场情感“互动”却在中建五局1万多名员工与这个叫“陈姐”的英灵之间绵绵展开。
记者的采访似乎有一段极其漫长的路要走:每一次采访都有新的线索冒出来,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情节又都是那样琐碎和细微,而每一位讲述者对那些细枝末节的往事念念不忘的神情,像谜一样交织在眼前。“大姐主席”,这是一个工会主席的独特LOGO,其“品牌”内涵就是真诚与善良。“用命工作”、用心履职,在24年的工会履历中,陈超英的爱虽细碎而平凡,但点点滴滴都汇聚为企业的精神财富,成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说:“她与职工群众有着与生俱来的鱼水情深,时刻把解决职工的具体问题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
这是一根心连心的纽带,它连着往事,也连着未来。
从今年6月13日“走了”那天起到7月29日那段时间,陈超英的办公室没人动过。
公司内勤吕春林好几次躲进这间办公室偷偷哭泣,“真的天天想她,老师你不晓得,她人有多好……”说起陈超英,吕春林便低头哽咽,眼圈红红的。在陈超英的遗物还没有清理之前,每天一上班,吕春林总是不由自主地要打开办公室的门进去看一看,隔一个星期给陈超英栽的几盆吊兰浇浇水,好像只要吊兰还在,陈超英就还会回来……
留着兰草余香的办公室里,遗落一摞谜一样的欠条
如今,办公室窗台上的7盆吊兰已经被同事和亲友一盆一盆抱走了。清理遗物那一天,陈超英的丈夫宁建国攥着一把从抽屉里找到的收条、欠条递给党群工作部部长向群,说“不看了、也不管了”,让她存个底。
这一摞收条、欠条总共18张,其中有一位职工的遗孀及女儿从2003年3月到2008年1月先后打的6张字据,“今借到陈主席2000元”、“今收到公司上大学经费3500元”……先后从陈超英手里拿走17010元。
工会干事欧丽华查遍历年账本,告诉记者:“肯定这是陈姐私人出的。”
“难怪她经常找人借钱应急,怎么也不会想到……”欧丽华声音颤抖,一抬头,泪水在眼睛里打着转。
有人估计,她前前后后资助过别人20多万元。“这个人是有点‘傻’啊。”土木公司前党委书记于建国说,陈超英资助别人,没打条子的,比打了条子的要多得多。
“譬如职工遗属,看不起病的、上不起大学的、生活不下去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企业能够照顾的政策范围。”于建国说,一直到最近七八年里,还有三四个职工遗属每年从陈超英手里拿到过的钱少则几百、多则上千,“都以为是公司在长期照顾”。
2006年过世的职工李红星家庭生活困难,他家2300多元的天然气管道初装费就是陈超英拿的。其遗孀梁爱桃直到去年病逝前,一直以为是公司帮她装的天然气,总是跟人念叨公司的好。
“那可是个‘无底洞’,你有多少家当去填这个‘窟窿’?”“能帮多少算多少,解决一个是一个吧。人家也可怜……”于建国跟陈超英经常这样翻烙饼似地谈话,谁也说服不了谁。提起这些,于建国的情绪陡然有些激动,眼睛瞪得圆圆的,他盯着记者,好像在等待回应,好像陈超英还在,他要劝她别再那样“傻”下去。
“ 她没啥故事,全是些小事”
张木生退休好几年了,住在土木公司最早建起来的职工住宅小区里,陈超英每年都会来看望他。
去年来看他的时候,正好他的小孙子也在场。陈超英记下了孩子的生日,说“明年一定来庆贺”。今年“六一”儿童节时,陈超英真的来了,给他的小孙子买了5套漂亮衣服。
陈超英殉职后,张木生总是伤心地想:难道冥冥之中陈超英知道自己要走了,就一次买了那么多衣服?
这个小区住着400来户,户主多为土木公司30多年前初创时期的第一批职工。陈超英遭遇交通事故的第二天早晨,“公司出大事了”、“陈主席走了”的消息就在这个小区里传开了……
“一个人要对一两个人好并不难,难的是对所有人都那么好。”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对陈超英的评价,触动了土木公司职工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刘爱云也是在6月14日上午才听说“陈主席走了”,她患有精神疾病,“怕受刺激,想了很久,最后还是不敢去送陈主席”。
刘爱云的丈夫刘助友是土木公司的职工,1984年病故,把从农村来的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丢在了这个城市的角落。刘爱云一直找不到工作,靠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维持生计,陈超英不声不响地照顾着她的生意,是光顾她那个缝纫摊的常客。每一次陈超英抱来一堆旗帜、横幅让她加工时,她就知道,土木公司又有一个项目快要在长沙举行开工仪式了。
刘爱云的缝纫摊摆在中建五局宿舍区附近的一个菜市场里。记者从菜市场一直找到一幢低矮、破旧的房子前,才找到她,她说“连住的地方都是陈主席帮忙租的”。房子是10年前盖的临时建筑,她最近听人说这幢房子“快要拆了”,一时急得“想不清今后住哪里”,她知道,这一次陈主席再也不能来了。
“一想起往后,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深深的悲痛让2004年退休的老职工沈昌学感到格外的孤单。说起陈超英,他摇着头叹息:“她没啥故事,全是些小事。”
许多人像周祥明一样,默默地将一份感念珍存在心底
在陈超英24年工会履职经历中,公司从困顿走向辉煌,而陈超英也在职工记忆深处日复一日地播撒温暖……采访中,职工用得最多的词,是“不离不弃”。
武汉分公司职工胡明德甚至觉得,有没有“陈主席”这样的“好人”,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
胡明德曾一度下岗,长期在广东一家民营建筑企业打工。他说,民营建筑企业的特点是“工程一竣工,人就散了,交情也散了,连个电话都不会再打了,心里空落落的”。
回到有“陈姐”的土木公司,胡明德像回到一个温暖的怀抱。当他和同事们回忆中建五局1998年到2002年那段特困时期的艰难生活时,泪眼中满是对“陈姐”的一片深情。
1999年春节前,长沙市慈善总会拖来一大卡车大米、食用油,慰问中建五局的下岗职工。当时,土木公司只分到了一百来份,可下岗职工却有200多人。
大家围着那堆米和油,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吭声。时任工会副主席的陈超英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说:“我保证,有工会在,你们都能过好年,每户人家都能分到一袋米、一瓶油。”
当时下岗待业的钟江兰印象很清晰,陈超英眼睛红红地这样一说,人群才慢慢走散。“陈主席果然说话算数,第二天就给大家分了东西。”
那时土木公司的总经理是谭立新,他记得,陈超英很固执地缠着他从本来就“揭不开锅”的经营资金里抽出3万元,又拉着他到五局去“求助”了2万元。
鲁贵卿说:“这些温暖聚拢了人心,是土木公司乃至中建五局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感情基础。”近些年,土木公司飞速发展,员工队伍日渐壮大,还有一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在各个工地出力流汗,陈超英式的真诚和善良,仍然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工地盖“农民工公寓”,办农民工夜校,组建农民工工会联合会,春节前后到农民工输出地送温暖……土木公司的农民工就这样跟忙前忙后的陈超英熟悉了,和项目部的正式职工一样,亲热地叫她“陈姐”。
48岁的农民工周祥明是砌筑能手,可近几年接连两次车祸,把他和妻子先后拖进伤病的苦海,也把他们的小康之家拖进贫困的深渊。他10多年前盖起的漂亮房子,让邻里乡亲啧啧称叹,如今却因年久失修到处漏雨,一儿一女也先后辍学。
“不能让老实人受罪”、“不能让能干的人吃亏”。今年5月,陈超英把周祥明列为企业“情系工友千万家”帮扶对象,带头捐款募集了6万多元,要帮他翻修房屋,帮他的孩子重新入学。
按照陈超英制定的帮扶计划,6月14日——陈超英殉职的第二天,她将要带“队伍”去周祥明家开工修房子……7月30日上午,五局举行陈超英事迹报告会,周祥明被邀请上台讲述故事。这个黝黑而本分的男人走上台,对着陈超英的遗像深深地鞠躬,然后就木木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直到他艰难地移动脚步走下台去,他都没有开口讲述那个其实已经在五局不胫而走的故事……就是那一刻,记者从沉默的农民工周祥明的眼里读到了“敬畏”——那是一个永远无法挖掘和考证的情感世界。
尽管此后经历了漫长的采访,面对记者的一次次追问,许多人像周祥明一样,默默地将一份感念珍存在心底。
中篇:此情温暖人间
【采访手记】
6月13日,陈超英办完了“全国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最后的审批手续,在慰问职工的旅途中殉职。这样的“定格”,似乎充满了象征意味。
凝望“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奖牌,记者仿佛看到的是一张陈超英式的沧桑面孔……和谐是相对的,就像制度永远做不到绝对公平公正一样,陈超英走上了“用命工作”的不归路。中建五局追授了她一枚“信和勋章”。
在称职与优秀之外,陈超英还用“心”、用生命的热情赋予了“工会主席”这个职务更多人性化的内涵——有时候,她更像个“邻家大婶”,总是温暖地出现,人们也总是需要和想起她。她曾说:“工会干部要做到有一个婆婆的嘴,一颗妈妈的心,要勤跑腿。如此一来你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和信任,得到他们的支持,也才能为企业的稳定保驾护航。”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陈超英用她独特的理解和方式,在那些很多人“来不及、顾不上、看不见、做不到”的地方,痴心而专注地发挥作用。她“永远停不下来”。
8月14日上午,陈超英的骨灰入土。中建五局工会副主席孙红,特地从中工网打印了一份“全国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选结果公示”名单,摆在陈超英的墓前,说:“超英,你操劳的事情有结果了。”
11时刚过,三公司工会主席张红急着要赶回公司开会,催促一直守在陈超英墓前的孙红:“超英,快点,我还要开会哩。”看到孙红惊讶的眼神,张红意识到失言,眼眶忽地红了。烈日下的公墓里,满山的苍松翠柏闪闪发亮……
有一种善良,叫“操劳”
6月13日早上8时30分,陈超英到湖南省总工会盖“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审批表”的最后几枚章子。
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长罗华要外出开会,安排人接待她。10时多,罗华接到陈超英的短信:“章盖完了,我们好久没聚了,晚上一起吃饭。”下午1时多,罗华再次接到陈超英短信:“晚上聚餐要改期,一个分公司负责人母亲去世,正赶往衡阳。”
陈超英从省总工会赶回公司后,就张罗着前往衡阳乡下慰问职工家属的事,没赶上食堂开餐,她从工会干事欧丽华碗里匀出一坨米饭,凑合着对付了一顿中餐。12时多,她就匆匆地与财务部经理莫松虎一起,叫上司机阳师傅开车赶往衡阳。
莫松虎说,“返回时,天已经快黑了,途中突然下起暴雨。”晚上10时30分左右,阳师傅一个急刹,车子打了好几个滚跌落到了路基边……莫松虎是那次交通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
“陈姐电话特别多,一路上几乎没停过。”莫松虎还记得,陈超英在打电话安排广西分公司党委书记胡石卫6月20日去北京开会时,感叹“今年还没去过北京,很久没回娘家看妈妈了”。她和莫松虎聊起丈夫宁建国痛风的毛病,说在北京可以买到东北胡萝卜,“据说治痛风的效果非常好”,还自责地说“实在太忙了,关心老公太少了”。她还给北京的家人打电话,要他们买好胡萝卜,托胡石卫捎回来……
宁建国回忆,下午3时多,陈超英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她在衡阳。宁建国并不奇怪,陈超英经常突然就出差了。他告诉她,上午去帮儿子办好了学车的手续,“超英好像心情特别好,还在电话里一遍遍说,太好了,太好了,以后可以坐儿子开的车了。”
……
陈超英回家的路显得漫长,路上有操不完心的事。土木公司总经理旷庆华晚上9时45分还接到陈超英商量工作的电话,“她的手机一天24小时都开着,这是她的习惯。到了10时40分,我给她打电话,就打不通了,永远打不通了啊……”
第二天凌晨,罗华才惊闻与他还有饭局之约的陈超英走上了不归路……
2003年4月,陈超英被选为土木公司工会主席。那时,罗华在省总民主管理部工作。
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里,陈超英总是隔几天就带上厚厚的一摞资料,来找罗华咨询有关职工安置分流方案及其政策依据,她请罗华逐条过目、推敲、出点子。省总分配给部门的食堂餐券,罗华全用来“招待”陈超英在食堂吃饭了,每次,陈超英也总不忘带两盒烟“犒劳”他。
罗华说,陈超英把下岗职工的状况分了很多类,权益保障也考虑得很细很细,“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对职工非常负责任。这样的工会主席,我没见过第二个”。
有一种牺牲,叫“坚守”
6月17日,在陈超英的追悼会上,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也哭得特别伤心。
鲁贵卿是将五局带出泥淖、引向繁荣的关键领头人。他说:“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改革矛盾最尖锐的时候,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陈超英都在,她从来不逃避。”
追忆陈超英,不少人都提到“陈姐在一次会上被人泼了一脸水”的“事件”。
那是2004年秋,土木公司有400多名职工要理顺劳动关系走出“下岗职工中心”,其中,100多名老职工的子弟“闹”得最凶。
当年,公司小会议室里坐着、站着100多号人,全都是公司的退休老职工,“代表”自己的孩子来跟公司讨“说法”。陈超英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职工分流的政策,有位大妈情绪格外激动。“不清楚是那一句话惹毛了她,她吵了起来,端起一杯水就泼到了陈姐脸上。”时任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聂新权回忆说,“事件”发生时,他正好坐在陈超英身边。
当时,从早上8时30分开始一直到快下午4时,陈超英一直在“斡旋”,连中餐都没吃。散会后,她跑进中建五局工会副主席孙红办公室,孙红记得,陈超英什么都不说,只是坐在椅子上,勾着头,用手支着额头,另一只手使劲朝她摆着:“让我清静一会儿,让我清静一会儿……” 孙红说,“那天看到她衣领上湿湿的,很心痛”。
谈及做工会主席的体会,陈超英也曾回味过这段往事:“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访人员,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做说服、解释工作,我觉得职工是把工会当娘家,我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那段沧桑的岁月里,陈超英用特别细致的工作,平稳理顺了483名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留下了“职工贴心人”的称誉,还留下一段让五局人都匪夷所思的往事。
2003年之前,陈超英还是工会副主席时,土木公司陷入极端困境。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集资款、丧葬费,每天来工会要求解决欠款的职工,她不知要劝慰多少人,安顿多少拨。
企业困难拿不出钱,职工也要生活,怎么办?当时,丈夫宁建国单位经济效益还算好,家里尚宽裕。陈超英跟丈夫商量后,就把职工手里的欠条收回来,自己掏出钱来垫付给职工,家里的20多万元积蓄,全部都垫完了……几年后,公司走出困境清理对职工的积欠时,大家才知道,陈超英居然将全部家当都用来帮助公司和职工渡过难关。
那些吵过、闹过、哭过、骂过的职工,从陈超英手里接过钱,总会听到她的劝慰:大家要抱成一团,公司不会垮,有好起来的一天……在一次次艰苦的改革中挺过来,土木公司这台快要散架的“机器”,顽强地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2010年在中建总公司号码公司排名中利润名列第一。
前土木公司总经理谭立新在陈超英殉职后第二天就含泪撰文:“超英啊,我的战友,土木公司的辛酸还有谁比你更清楚啊,公司好了,你却走了……”这篇300多字的祭文,他经常会从电脑里调出来看,他说“每个字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有一种力量,叫“温馨”
8年来,中建五局的营业额由20多亿元增长到400多亿元,土木公司则由2亿元增长到6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
公司越来越好了,陈超英也越来越忙了。
公司网站上,陈超英的新闻几乎天天都有: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和组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她的身影如同飞速旋转的陀螺,总是出现在工期最紧、环境最苦的工地。远在非洲刚果(布)原始森林的公路项目工地,开工3年,她去了3次,2008年11月,她将50坨扣肉塞进行旅包中带去,2009年春节,她在工地厨房里为大家包饺子……
公司人力资源部统计,在担任工会主席这8年里,陈超英每年都有一半时间在外边跑;2010年,她去外地出差一共185天。而在今年那164个日日夜夜里,她在外地出差的时间就占了89天。“常常是今天还在云南边陲的工地上,明天又去了福建长乐机场快速通道的隧道里,再过一天又到了大连长兴岛的引水项目。”
员工描述:走路带风,高跟鞋踩得咔咔作响,鲜艳的裙子飘起,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这一定是陈姐来了”。
“陈姐来了”成了许多员工的“节日”。经常,像变戏法一样,一到工地她就给大家派发家乡的小吃、槟榔……分公司许多女员工,都珍藏着“陈姐送的香水”,这是她从刚果(布)背回来的,每次都是背一大包。土木公司党群部的向群说:“很多人都收到过陈姐的礼物,她心里装着太多的人,经常出门要背一大袋,回来也要背一大袋,都是自己掏钱买。”
2010年12月26日,陈超英去云南水绥高速公路项目工地。
下了飞机天已经黑了,她坚持要连夜往工地赶:“项目上的丫头小子们还盼着我呢。”
因为塌方,在离工地十几公里的地方路不通了。一边是怒涛澎湃的金沙江,一边是刀削斧劈的悬崖峭壁,陈超英跳下车,打着电筒走走爬爬过了这段塌方200多米的路段,工地前来接应的人看到,陈超英身上的呢大衣成了“泥大衣”……
到达工地已是凌晨3时,一大早,她爽朗的笑声就在金沙江畔的工地响了起来……
在公司QQ群里,陈超英网名叫“英姿”,读了一段“英姿”与一个叫“小马哥”的员工的聊天记录,记者与“小马哥”有一段对话:
“她取名英姿吗?”“是的,她的QQ名。”“真是个阳光的人。”“是的,特别阳光,一看到她,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没有了。”“你们都很希望见到她吗?”“是的,不论是我们这个年纪的,还是年长一点的,都喜欢跟她在一起”……
“小马哥”名叫马鸿,江西分公司年轻的工会副主席,在超英殉职后的第二天,他在网上挂出了祭文——
每次你来了,所有人都会围过来,跟你说这说那,陈姐、陈阿姨的叫个不停。走到工地上,好多农民工兄弟都会亲切地和你打招呼:“陈大姐,你又来了?”你还总是跟他们说笑:“不欢迎我来吗?”他们一个劲地摇手,“欢迎欢迎,当然欢迎了,大家都希望你来呢。”我听到这个话时也为之一振,你用行动告诉我们后辈,用心凝聚的力量是这么强大。
下篇:仿佛仍在身边
【采访手记】
8月24日夜,记者采访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这一天,五局又签下一个“100多亿”的海外大单,鲁贵卿坚信“这是对陈超英式的一大批优秀员工的最好慰藉”。
与员工一起分享企业发展的喜悦,确实是陈超英的梦想,“我始终坚信只要拥有责任和梦想,色彩和光芒就会普照生命的每一刻……”陈超英的情感世界,常常细腻得如微风拂面。记者深信不疑的是,“陈姐”,会成为许多人依恋和敬慕的心灵家园。
一颗充满爱和责任感的灵魂不会消亡。企业和人一样,有灵魂才能走得更远,很多人认为,“陈姐”就是土木公司的“灵魂”。记者也十分认同中建五局工会副主席孙红的思考:“超英其实是个草根主席,根扎在职工和企业中,从人们心里流出的泪水,也会永远浇灌超英的灵魂不灭。”
一位媒体同仁也曾经若有所思地说:“在一个功利社会中,‘陈超英’是一道考题,促使人们思考一个人的灵魂能走多远。”
宁建国到现在都不忍心把陈超英去世的消息告诉双方的父母,怕他们受不了刺激,只说“超英出国了,我也出去旅游了”……
陈超英殉职后,广西分公司项目经理刘中华把自己一对未满周岁的双胞胎儿子改名为“超超”、“英英”。他说:“我怀念陈大姐,她就像知心大姐一样关心我们……”
采访中,电话那头的刘中华几次泣不成声。
这个“傻大姐”,真的把“命”搭进了公司
学油画出身的宁建国一直有个愿望,等妻子过两年退休后,两人一起出去写生,超英也说,退了休就跟他学画画。这些年,他画的画大多被超英送给了客户、同事。记者问:“有没有画过超英?”宁建国摇摇头,眼泪从眼镜背后,缓缓地流下来……
陈超英夫妇是“老知青”,30多年前下放到长沙的同一个农场。宁建国说,当年爱上陈超英,就是因为她为人热情、单纯。1978年陈超英回城考上中建五局技校,学的是修理工。宁建国还记得,寒冷刺骨的冬天,陈超英一手油污,手和脸冻得通红。
“那个认真啊,真是要了命了。”从办公室将超英的遗物整理回家,翻看着超英的工作笔记,宁建国说:“她真的将事情做到了能力和精力的极致。”
这几年宁建国单位效益不好,赋闲在家,陈超英买了许多花草回家,不到80平方米的家里,放了3个鱼缸,阳台上,还挂满了鸟笼……有时候,加班很晚回来,超英看到父子俩还没睡,就会给他们煮夜宵,“她的面食做得真的好吃。”宁建国沉浸在思念里。
宁建国养成了晚睡的习惯,超英经常加班到晚上11点多才回,他就等着她,他们习惯靠在床上,一起看会儿电视,聊会儿天。宁建国和妻子也有个约定,回到家里,就不谈公司的事了。但宁建国从妻子在小家与大家之间的“匆匆行色”中能感知到公司的境况: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了,而妻子却越来越忙了,没完没了的电话总是让他们的体己话才开始就被打断,他担心回家更晚、出差更多、老得更快的妻子,说不定哪一天就“垮”了……
他觉得53岁的妻子,像是薄暮的夕阳,痴心地将余晖洒在两个“家”的所有“亲人”身上。
8月14日,在送超英骨灰上山的路上,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办公室主任于琦一路上都在跟记者说一件事——
前年8月的一天,于琦回公司,在大门口碰到“神思恍惚”的陈超英,“我喊她一声,她应也不应就走了。”于琦和超英一直情同姐妹,莫非是自己得罪了她?后来她忍不住打电话问,陈超英解释:“一个职工被抓了,他在里面多呆一天就多受一天的苦。”建筑市场的竞争不太“规范”,身兼纪委书记的陈超英心痛职工犯错误,也担心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信誉,“经常白天在外面协调处理问题,晚上就关进房里伤心流泪”。
于琦觉得,这个“傻大姐”,真的把“命”搭进了公司,什么事都往身上揽,她哽咽着说,“她几年前头发就花白了”。
“陈姐,如果有来生,你还回五局吗?”
送别陈超英的那天,一个名叫刘强的香港商人,专程从香港坐飞机到长沙,含泪向超英的遗体鞠躬:“陈大姐,不来送你,将会留下终身遗憾。”
去年刘强过生日,陈超英送去了她从云南背回的两块山水石和从刚果(布)带回来的两尊黑木雕,还有丈夫宁建国画的一幅画……得知这些礼物的来历,刘强当时就热泪盈眶,他觉得“这是我收到的最真诚的礼物。”
真诚与善良,也是陈超英刻在中建五局员工心里最温馨的记忆。
土木公司前总经理谭立新说:“陈姐”记得公司、分公司每一个人的生日,谁生日,准会在当天收到她的祝福。“10年了,她将这个事情一直坚持下来了。”
陈超英的生日是4月17日,连续好几年,她的生日都是在外地出差度过的。今年4月17日,又碰到出差,陈超英订了中午的飞机票去云南分公司。中建五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子辉“命令”土木公司总经理旷庆华想办法,这一次绝不能再让“陈姐”给溜了。他们想办法把她“诓”到酒店,把她的机票也改签到了下午,热热闹闹地为她办了一桌寿宴。
谁也没想到,这是“陈姐”的最后一个生日。
担任工会主席8年来,土木公司领导班子换了三届,53岁的陈超英是中建五局二级单位里唯一超龄“服役”的班子成员。现任中建五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谭立新说:“有些矛盾来了,如果其他人顶不上去,陈超英就会往前靠,许多事情就这样成了她的责任。”
陈超英那种“婆婆妈妈”的责任心,成为企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无论领导班子成员出现分歧,还是年轻员工出现“成长的烦恼”,总是因“陈姐”的和风细雨而化解。局党委书记周勇认为:她将“补台”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2006年,丁夏初从长沙被调往江西公司任总经理,要离家远行,且当时江西公司经济效益差,丁夏初情绪低迷。为了给丁夏初和员工们加油鼓劲,从此,江西成了陈超英最关心也去得最多的地方之一。
江西公司近几年一步一步“活”起来。前年,陈超英在全公司100多个工地发起开展“信·和”企业文化节活动,特地安排了“南昌行”——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大型建设项目工地上举行的文艺晚会结束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舞台下,陈超英也跟大家凑在一块谈天说地,兴奋地聊着公司的前景。忽然,不知是谁发一声喊,一群年轻人“抓”住陈超英,吆喝着把她高高抛了起来,抛了一次又一次,“陈阿姨”、“陈阿姨”地一齐大声喊着……
“陈姐,如果有来生,你还回五局吗?”局工会干事肖柯回想陈超英对公司、对员工不离不弃的种种往事,发出了这样深情的呼唤。
她是一面镜子,照到我们内心其实也有爱
“深沉的东西其实应该很简单,她是一面镜子,照到我们内心其实也有爱,有感动,有爱心。”思考陈超英的“典型意义”,中建五局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吴益说。
总是想着职工,总是被职工想起。员工与陈超英之间,有种深情和力量互相感染。
2004年,当选工会主席不久的陈超英去南宁市罗文大道A标工程项目看望职工。
晚上9时多了,陈超英在工地见到了项目副经理钟小平,“我很惊讶,原本就瘦弱的他显得更加黑瘦了,交谈中得知这一段时间他瘦了20多斤,而此时的他连晚饭都还没有吃。”她还记叙了一个叫陆遥的技术员,8月4日中暑了,被项目部的人“押”着去医院治疗,听到马上有新的土方需要开挖时,他拔掉打“点滴”的针头,一路狂奔到工地。陈超英写到:“是的,他真有点疯了,成了工作狂……”
有一个“镜头”深深地震撼了超英——傍晚走在工地,她猛然发现路面上有一个黑影卷曲在那里,身上盖着彩条布,“原来是一位员工正香甜地睡在那里,看着他疲惫不堪的样子,我不忍心叫醒他,便悄然离去了……”
回来后,陈超英写了篇学习“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体会:“罗文精神在罗文”。她写到:“许多企业都困惑,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我庆幸自己这趟广西之行,我找到了罗文,找到了罗文精神,那就是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我由衷地为我们有这样一批员工而感到自豪!”
真相可能真的十分简单。陈超英在员工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一个企业赖以成长的力量。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说:“感恩企业,感恩为企业流汗出力的员工,是陈超英爱心的源泉。”
陈超英的遗物中,有两本“青苗工程人才培养手册”,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陈超英每次与青年员工的谈话内容和培养计划。许多土木公司的年轻人,对陈超英充满了关于“妈妈”的联想。一个叫吴丽英的实习生在网上诉说。“是您让我知道了,原来领导和妈妈一样的亲近,我们习惯了您的呵护……”
广西分公司工会主席舒燕是陈超英带出的“高徒”之一,陈超英的“用命工作”的风格,曾深深震撼着这个80后的基层工会主席:“她像母亲一样,照顾着我,鼓励着我,鞭策着我。”
舒燕等一大批年轻骨干,都不会忘记“陈姐”告诫,仿佛“陈姐”就在自己身边——
“人只要有一种精神,就会不知疲倦,永不停歇。而这种精神就是要热爱工作,永远充满激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凡事都能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你就一定会乐在其中,忘记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