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者会为母亲起笔献词
画家会记录母亲最慈祥的时刻
歌唱家用最美的声音倾诉母亲的伟大
而设计师们也用最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让我们欣赏一下建筑设计师们的心意
看他们送给父亲母亲怎样的礼物
文章来源| 一条(ID:yitiaotv)
有这样三位年轻人,
亲手为老家的父母设计房子,
帮助他们实现了住房自由:
一位90后的清华状元,
回乡为父母建房,
新颖的房子引全村人围观;
一位同济毕业的建筑师,
研二时设计了湖南老家500㎡的家宅,
为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建四代同堂之家;
97年的俞晨涛为父母设计的四层别墅
一位97年的建筑系大学生,在杭州临安老家,
仅用70多万为父母造了4层别墅。
父母是这些年轻建筑师的第一个“甲方”,
他们用朴实的方式,
建造了让当地人羡慕的“豪宅”。
“哪怕是最亲密的家人,
关系也是需要呵护的,
我们想用建筑的方式呵护人心。”
撰文 倪蒹葭
地点:湖南娄底市,双峰县
建筑面积:560㎡
造价(包括装修):86万
特点:用家宅处理四代同堂的人情世故
湖南双峰县的村子里,有一幢造型奇特的家宅,这是建筑师王旭潭设计的四代同堂之家,2013年设计时,他26岁,还在同济大学读研二。
王旭潭的父母养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各自成家。一个家衍生出了三个小家,家宅也是如此,一层大铺开的传统坡屋顶支撑起三个独立的简约方盒子。
王旭潭手绘草图
一楼是爸妈、奶奶以及公共的起居空间。其他空间安排来源于血缘关系。
哥哥生活在老家,他的套间非常接近父母所在的一楼,便于照顾,王旭潭和哥哥的套间扭结在一起,有一个公共楼梯。
姐姐远嫁,和姐夫一家人回来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有安全感的距离,所以在东侧有一个独立套间。
农村的传统是儿女成家后,便要分家或扩建老宅,如果家人距离远了,就产生隔阂,但挤在一起生活,又往往矛盾争吵不断,甚至反目。从小在村里长大,王旭潭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包括自己家中,奶奶和妈妈,长年以来婆媳矛盾激烈。
他越来越明白,哪怕是一家人,关系也是需要呵护的,所以想用建筑的方式呵护人心,这个房子处理的是最普通的人情世故。
摄影:陈远祥
一层的坡屋顶,象征父母和长辈被压弯的腰,承担起上面3个套间。王旭潭想用农村最传统的老青瓦做屋顶和外立面。
现在建房都用瓷砖,青瓦很难找到,父亲去镇上倒闭了十几年的瓦厂,把囤积在那里、被看成是垃圾的瓦片拖了回来。从高处俯视这座房子,青瓦与田地十分相融。
王旭潭在新房结婚时,家人围坐在长桌
一楼餐厅,王旭潭特意找来一张大长桌,全家人逢年过节都能在一张桌上吃饭,因为从前孙辈和老人都是分散在小方桌吃饭,本来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分开更加隔阂了。
哥哥的套间中,设计了一边高、一边低的楼梯,孩子最喜欢在这里玩,父亲砍来的木枝做楼梯支撑
哥哥的套间,设计了独立的厨房,这就避免了嫂嫂和母亲之间的婆媳矛盾。
因为姐姐平时不住在家里,奶奶就住在姐姐相对独立的套间,也有自己的厨房。每个套间甚至都有自己的电表。从前在老宅中,家人就常因为做饭、用电这些小事而争吵。
在王旭潭自己的套间里,因为他喜欢听下雨的声音,设计了一个天井。庭院中种上竹子,现在已经驻扎了很多鸟窝,小鸟会从窗洞飞进飞出。
宅子的门口做了木头长椅,因为房子接近田地,村民干活回来的路上,都可以聚集在长椅上休息,王旭潭的父母也会请他们喝茶,长椅设计了一高一低,方便大人和小孩一起落座,还能躺着,头顶屋檐遮风避雨。
屋外一点围墙和台阶也没有,入口完全开放,王旭潭每次回家,发现村里的小朋友都跑进家里面来玩。
王旭潭的妈妈在门前田地
保留了门前50㎡的菜地,“看着房子建好,我妈真的非常开心,她变得喜欢在房子外部做很多的美化,种上了果树,种了花,有任何的收成她都会给我寄来,萝卜白菜、整袋的橘子……”
现在的家宅中,几乎没有了争吵声。而且有了更多空间,王旭潭的小叔一家人也会回到奶奶身边过年,她很高兴。
王旭潭(右一),王旭潭哥哥(右三),王旭潭父亲(右四)
2013年,王旭潭建筑系研二,过年回家,爸妈时常念叨着子女都长大了,要重修房子,王旭潭便开始琢磨,从家人关系的角度思考,想了快半年,终于想出了四个空间相连又独立的家宅模样,但它一直停留在图纸上。
直到2015年春节,王旭潭已经工作了半年,有了些积蓄,便和哥哥姐姐三个人商议,三兄妹一起出资把这房子建起来。
父亲本身就是一位工匠,他带领村子里的泥瓦匠人,亲手一砖一瓦地盖起房子。起初,村里人的非议和争议不断,说这个房子奇形怪状。
直到有一天,爷爷生前的一位朋友,他远远看到这个房子,骨架都出来了,通风采光也能感受到,他走进来和父亲在屋顶上聊天,他说爷爷要是看到这个房子,做梦都会笑。
父亲也渐渐觉得有些骄傲,这是儿子作为建筑师的第一个作品,他亲手帮儿子实施了出来。
“四代同堂之家”建筑空间摄影皆为陈远祥
“我们在上海工作,外面再怎么好也并不觉得是家,所以我才会有这么浓烈的想法,在又没钱又没经验的情况下,去做这件事。”建房的那一年,王旭潭的收入全部投了进去,都是靠太太养活。土建加上装修,最后一家人花了86万。
家宅建好之后,一位同乡慕名找到王旭潭,请他为他们四兄弟建别墅。“还有个40多岁的大叔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他说看到我那张草图,哭了很久。因为他也在农村长大,了解这种家人之间的关系。”
“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可能各方面能力都不强,但是我觉得哪怕到了再大的年纪,回想起来,出发点才是这个建筑最精彩的地方,之后的工作不会再有这么纯粹的追求。”
地点:浙江宁波市,象山西周镇
建筑面积:258㎡
造价(包括装修):110万
2010年,宁波西周镇上的人都知道,干洗店李家的儿子成了浙江省高考状元。高考放榜的前一晚,清华北大的老师就已经打听到了李家的住处,同时开车赶来。
一层是李家的干洗店
2016年3月,刚从清华建筑系毕业的李乐,接到爸妈的电话,说家里要盖房子,还是在原来住的地方,保持一层干洗店、楼上居住的格局。
“我们没考虑过找别人来建房子,李乐他是学这个的,当然就找他,”妈妈回忆当时,肯定地说。
能照顾到店里生意的厨房餐厅
李乐和爸妈沟通了一下,他们提出的需求是,一楼有宽阔的店面,独立的干洗操作间,能看到店面的厨房,吃饭的时候也能照顾生意。
参考日本茶室,用了不同间距的木条做空间隔断
李乐偏爱日式的房子,那段时间反复地看宫泽贤治的诗集《春天与阿修罗》,还有以侘寂风格著称的阿塞尔·维伍德的建筑作品。
二层的茶室与客厅相连
“4月份,妈妈突然通知,家里房子已经拆了,当时我吓了一跳,那时候的方案还真不能算方案,只能在工作之余的晚上,赶紧修改。5月份回到家,带着半成品的平面图,爸妈的需求和我自己的设想基本成型了。”
李乐希望将二层的客厅、茶室、室外花园等公共空间连通起来,通过一些弱的变化,比如台阶、吊顶的变化,及一些弱的遮挡来暗示空间和功能的变化,借此形成一个大的“地形”。
空间和功能都变得暧昧,一家人能自由找到场所来活动,彼此又不会被隔断。设计就是依据这种“似是而非”的原则,让家显得圆润和顺滑。
通往三楼的空间
到了三楼的卧室区域,又变得私密,形成安静的休息空间。
房子正在搭骨架的时候,李乐站在父母三楼的卧室,感觉到弄堂风从东南角吹来,于是又为父母在卧室外建了一个露台,夏天在这里喝茶,清风习习。
爸爸在刷洗螃蟹
父母在李乐初中时买下这幢老房子,他们在此已经住了十多年,周围邻里再熟悉不过。
房屋的东侧有一口水井,村里人仍然频繁使用着,李乐在门口做了一个洗菜池,西周镇人每天都能吃到最新鲜的水产,习惯都是把海鲜在屋外处理好再拿进去,父母在这里洗菜,还能和往来的邻里交流。
镇上人盖新房,通常是把面积尽可能占满,房屋外墙如铁桶一般,但东侧李家的大门,留了种植花木的地方,和邻里之间的界限不是“一刀切”的,少了一种拒绝感。
“当时我在一家建筑工作室工作,同时负责两个项目,加上家里的就是3个,每天早上7点,肯定是家里工地的电话先来,一天需要对接五六十通电话,因为家宅很快就施工了,所以是我第一个真的被做出来的作品。”
当时爸爸就成了工地的监工,图纸的事情都先和他反复确认,特别是几根建构空间的钢柱如何连接,才放心让师傅去做。村里的师傅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施工,所有人都很忐忑。当时,还租了吊车来吊装这几个钢柱,村里人都过来围观。
铝镁锰金属屋顶
木头吊顶
爸妈作为甲方,看效果图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但到现场对着效果图,很快感受到了简单明快的风格。
李乐当时在负责的项目正好使用了新型的铝镁锰金属屋顶,他觉得有现代感,又保温隔热,于是给家里也装上这种屋顶。
有了大致空间以后,父母对项目的信心起来了,对李乐的设计细节更热情地想办法实现。比如木头吊顶,是爸爸去买了龙骨条,去工厂车成地板条的形状,然后木工师傅一条条拼装起来。
木工也被折磨得够呛,李乐为干洗店的客人设计了一条五条腿的长凳,长凳的造型来源于亚述文化著名的五条腿人首翼牛像。客人可以坐下来等待休息。
干洗店内的钢架柜子,也是爸爸找朋友按效果图焊接起来。
“一个新的空间诞生了,但我和爸妈对于如何在这空间中生活的想象还是贫瘠的”。
不少灯和画买回来都会发现在原先的位置并不合适,李乐在房子里转了又转,和爸妈拿着纸胶带,尝试各种摆放的位置,才能定下来。
父母搬进来之后,最明显的感受是敞亮。二楼花园包围茶室的氛围,坐在阳台上感到风拂面而来,都觉得喜欢。二楼的花园请了一个叔叔来种的植物,李乐也买了一些日本红枫、鸢尾花等等,但长得不好,反而他种的很多蔷薇、绣球和雏菊长得很好。
之前在老宅,父母还没有种植花木的习惯,现在有了地方,也就有了热情,爸爸冬春的时候去山上挖笋,顺手带回来的几棵树,都活得不错,开了不知名的花。
父母变得更好客,以前厨房和店面是隔断的,现在是能互相望到,几乎每餐吃饭的时候,来干洗店的客人,都会过来聊聊天,一楼的餐厅厨房,有了小的会客功能。
作为西周镇上最大的干洗店,爸爸觉得店面气派了不少。房子建好的时候正是冬季,本来就是干洗店生意的旺季,之前为了盖新房把店搬到了老宅,位置比较偏僻,生意受到影响。这次搬回来,新房子稀奇古怪的钢柱廊、条石台阶、超大面的玻璃推拉门吸引了很多客人。
李乐回家的时候,也在店里头帮帮忙。
设计的空间随着生活慢慢有了新的变化。
茶室成为妈妈抄佛经的地方。李乐房间的阳台通风很好,因为他经常不在家,成为妈妈晒衣服的地方。李乐给自己设计的书房也不太用了,他最喜欢在被植物包围的茶室中工作。
爸爸习惯通过卧室小木窗喊妈妈上楼
父母晚上关了店,两人一个在卧室里看电视,而另一个在客厅看,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节目。卧室的小木窗,原本是用来采天窗的光,但现在变成了爸爸叫妈妈该上楼睡觉了的窗口。
李乐说,这个房子实现了大家的愿望,是个让人开心的房子。
地点:浙江杭州市,临安郊区
建筑面积:520㎡
造价(包括装修):70多万
97年出生的俞晨涛,在沈阳建筑大学念书,刚好在大二住宅课程结束时,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说住宅被定为危房要拆了,准备建新房。
父母本只是想通知他一下,但他提出不然就由自己来建,如果找别的设计师,既费钱,也不像他这么了解家人的生活习惯,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他还可以向学校的老师请教。父母渐渐地被说服了。
俞晨涛的家位于杭州临安的郊区,他觉得从小生活的老宅缺点非常明显,房子朝东,背靠西边小山,因为老一辈想的是有靠山,但是造成了夏热冬冷。二楼通往各个卧室的走廊是在室外,“我小时候上楼挺害怕的。”
他希望家宅能够朝南,光照充足,并且把家都围合在一个空间里,所有空间都是串联在一起,能够流畅行走其中。
最重要的是希望家里有棵树,阳光照下来,枝繁叶茂的感觉,所以他一直想做一个天井。因为自建房有规定的面积,天井也算入建筑面积,还占了30多平方,父母是比较反对的。
俞晨涛反复地画图,发现把天井放在房子中央,整个空间变得十分合理,一楼的客厅、厨房、餐厅围绕着玻璃墙面的天井相互连接,通透地相互看到,楼上围绕着天井做内部走廊,相比外部走廊更节省面积。
后来事实证明,虽然房子造价最贵的就是天井,但它也让家宅更明亮、通风,是使建筑灵动起来的核心。
邻居就是种林木的,俞晨涛去他的园子里逛,看树叶在光影里感觉,他看中了一棵叶片大、又耐阴的七叶树,种在了天井中。
作为甲方,父母提出考虑到减轻家里经济压力,要把3层和4层用来出租,每层都要有4个同样大小的房间,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
俞晨涛做了一个专门的楼梯通往出租房,租客和主人都更加方便。为了保证出租房面积足够,本来想把房子造型做得错落有致,也不得不妥协,房子外观就是一个“桶状”,只能用窗户来实现变化。
一楼客厅
二楼主卧的落地窗
客厅朝南的面做了大落地窗,“我喜欢摄影之后就发现,就算室内空无一物,阳光照进来,也感觉满满当当。”
二楼父母的主卧也做了落地窗,和一楼客厅的落地窗在视觉上相连,“这是我大学老师帮我调整的,这样外立面不会显得太板正。”
房子建造了一年半时间,在学校的时候,俞晨涛基本上每天都打电话回家,在宿舍里一有空就打开模型推敲,因为从来没有尝试过设计了一个东西,真的建出来了,他充满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担心比例不对,空间设计得太小……
“那时候真的很魔怔,做梦都在想,做梦都在房子里面走,想象人在里面是什么样子,光照进来是怎么样。”
书房,俞晨涛在木质落地飘窗上
建造过程中,俞晨涛就一直在想室内设计的营造,最初他喜欢那种酷炫的工业风,但是国内仿制的工业风家具很难保证质量,他在网上发现了很多小众有情调的木质家具店,能看到真材实料和做工,木头又有一种温润感,所以整个软装都选择木质风格。
二楼书房,他定制了木头书架,和木质的落地飘窗,让整个木质的感觉延伸到地面。
为了找木质的吊顶,俞晨涛暑假满城地跑,找到颜色合适杉木扣板,才放心地去学校。
妈妈使用最多的厨房做成了开放式,用了强吸力的集成灶,油烟不会影响到餐厅。
厨房的台面,考虑到妈妈的使用,俞晨涛设计两种高度,75厘米高的用来炒菜,85厘米高的用来洗碗洗菜,妈妈说用起来很舒服。
客厅没有装电视,直接用投影仪投在白墙上,妈妈能在这里对着视频做瑜伽。
《五口之家》,俞晨涛和父母、爷爷奶奶的手
住宅设计的过程,也是对家的思考,俞晨涛由此有了灵感拍下一组摄影作品《五口之家》,拿了亚洲大学生摄影展生活方式类二等奖。
爷爷喜欢在小院子里坐着
因为简单的砖混结构和材料的选择,4层别墅包括装修,只花费了70多万。
俞晨涛大二做好的设计图,大四寒假过年的时候装修完成。一家人在新房过年,亲戚朋友来逛,都说这个房子真透亮。
“奶奶本来跟我们住在一起,可是她在建造的期间去世了,我只能想象她在新家里生活的样子。”
妈妈住进来之后,真的是回归田园了,因为要管理出租房,她不再去上班。本来房子东侧俞晨涛留着一块土地,想等再有钱一些种上竹子,让房屋外观有些层次,但现在妈妈已经种上了一片绿油油的小青菜,蔬菜基本都自给自足。
透过天井能看到爸妈在餐厅
爸爸上班早出晚归,晚上妈妈就把菜热一热,陪他一起吃点,“透过天井,我能在客厅看到餐厅的状态,看着爸妈坐在灯光下,喝着小酒,我觉得这个作品是做出来了。”
回乡为父母造房Tips
为父母造家宅,是不少年轻人的心愿。而建筑系的年轻人,能依靠专业优势,亲手设计家宅。他们在没有什么经验、资金的情况下,在设计中倾注对于家庭的温柔感情,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首个作品,表达出个人早期的设计理念。以下是他们分享的一些建造家宅tips:
1)造家宅通常是把父母的真实需求和自己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所以首先仔细了解他们的要求,再融入自己对家的想象。
2)父母在当地生活多年,新房不应该把他们和邻里隔断,和邻里的沟通互动也应考虑在设计中。
3)通透、不隔断的公共空间,能增加家人的沟通和相处的机会。
4)农村自建房总是空间很大,其实里面都是空的,而且用了很多种装饰风格,比如罗马的、欧式的,徒有其表,注重攀比。但其实家人的感受才是真正重要的。
5)细节上的考虑,比如厨房台面的高度根据家人身高设计;卫生间淋浴空间如果太局促,老人用起来有风险。
一栋家宅会改变家人的生活方式,家可以累积记忆,可以再创造新的生活。
本文资料来源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