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抗“疫”】疫情大考后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思考

2020-03-06

文:曹阳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院副院长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骤然爆发,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了战役防疫的工作当中。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各地方各行业积极应对、严防严控,截止到现阶段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社会已经逐步恢复了基本的运行秩序,各行业也在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这次疫情过后不得不让各行业进行警示与思考,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

建筑室内空间一直以来占据了人一生当中绝大多数的时间,居住生活、办公学习、休闲社交、救治康养等等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这里。而我们作为提供这些空间的设计者,在这次大考过后是否应该用心思考针对我国建筑室内设计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设计研究所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室内设计机构在严格防疫的同时,希望结合自己的企业性质与项目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积极正确的发展路径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以供大家参考。



设计出发点回归


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在中国建筑学会的发文“大瘟疫提醒我们要思考什么?”中提到:

 

我们应该去设计更友善的户外空间,让人们更多地在阳光下活动;应该去设计更开放和卫生的室内空间,让人们重建人和人的信任并担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和责任;我们要设计更漂亮、干净的菜市场和超市、公共厕所和垃圾站,彻底清除藏污纳垢的死角;我们要有更多自然通风的办公和生活环境,而不要都依赖空调;我们要让更多的阳光和庭院深入地下空间,让封闭黑暗的空间变得更安全更明亮;我们要在建筑上开辟出更多的屋顶花园,让人们在绿色的平台上健身休憩;我们要建更多的低层建筑,以代替那些封闭的脆弱的超高层塔楼;我们还要研究那些应对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临时性设施,如何装的更快,质量更好,功能更强大,还可以循环再利用……

 

在过去过度商业化与快消费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必要性。我们已经习惯性的接受了各种奇特炫目的建筑空间形式与各种复合型的功能服务,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市郊走向城市,居住进了人员密集型的公寓与社区。而这次疫情的出现恰恰让这一类型的使用空间形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多种人群聚集造成人员管理困难,商业消费停止造成的大量空间闲置,空间形式的“新奇特”变成了人们最不关心的事。


故此以追求上述类型的设计出发点室内空间设计将不再被高举,反而让室内空间设计重新回到以注重“功能清晰”、“使用高效”、“经济实用”、“环境宜居”的思维方式上来,重新让设计人员回到建筑设计的本质“实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中去。室内设计师必将重新回归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通风质量、光环境、便捷人流、快速疏散等等实用功能当中。而相应的我们就要在空间标识导引、空间陈设布置、空间光环境、空间空气质量这些细节性的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经历,让室内设计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界面装修,而是延续建筑空间与使用环境更加系统性的全过程服务。


2.jpg

·昆山西部医疗中心——中国院室内设计研究所作品·



设计工作习惯的转变


一直以来室内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方式往往办公室桌案(50%)、各类配合团队与业主单位的会议(20%)、项目出差旅途(5%)、项目工地现场(25%)这四类场所周而复始。多个项目交叉时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就更少。对于项目整体运营进度而言带来了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增加,导致项目运行效率一直无法提高,当然也会带来突发事件下的人员管控风险。在疫情发生后不得不让我们要频繁的使用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网络管理、BIM协同设计等网络化灵活性的设计工作模式,打破了过去必须到现场汇报、交流、配合、指导的工作模式。而一开始大家往往有些不适应感觉效率低,但作为现代网络化办公新模式形成认知与习惯后可以真正的提高设计工作与沟通的效率,减少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投入,缩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是一种更为工业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更加熟练的掌握这一类软件技术,设计表达更加的精准,语言表达的更加明晰,问题判断的更加全面,这无疑能够快速的提高整体设计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


随着疫情的结束设计总承包、EPC、DOC各种总承包项目模式的推广,结合建筑师(建筑设计团队)负责制,让每一个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更加系统、更有预判。在未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建筑功能调整或承接应急事件时可以反馈的更加便捷、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室内设计专业与其他设计专业甚至管理运营方等产生更为密切的协同机制。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项目中室内设计专业不再只是建筑设计完成后的二次装修,而是形成综合专业大团队的系统性设计。


3.jpg


工程建造形式的拓展


装配式建造方式的推广——本次疫情发生以来以“小汤山”模式为代表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快速建造震惊了国人也震惊了全世界,也让大众看到了应急情况下装配式建造形式的优越性。未来装配式建造形式必定会得到更大力度的推广与运用。从整体的箱式模块化的装配式体系、PC装配式体系、内装装配式体系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建筑产业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当然对于传统的室内装修工程行业一定都带来更大的冲击,尤其在集合公寓住宅、学校、医院、快捷酒店将会得到大量的运用,以其更加快捷安全的安装方式、更加清洁环保的模块产品,更加灵活机动的拆装组合方式,更加安全使用的功能得到大众的青睐。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室内设计师熟悉装配式设计体系,掌握装配式设计方法,了解装配式产品生产,能够根据项目的不同条件运用装配化内装修的方式满足业主的需求。


4.jpg

装配式公寓 · 装配式教室 · 装配式病房


临时性建筑形式的升级——即我国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集装箱式医院的建造,同期意大利为应对国内疫情发展运用气模建筑建造出了临时使用的防疫病房,韩国也应急使用了临时帐篷房等。临时性建筑形式重新回到的大众的视野,而我们在推崇的永久建筑、百年建筑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关注临时建筑形式的开发与研究。而这些产品化的建筑形式如何可以与我们室内专业结合,室内设计专业人员是否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适用于这类临时建筑内部使用的便捷性空间家具,创造出不仅速度快还可以内部空间环境使用更舒适的空间形式?今后这将成为我们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与发展方向。


5.jpg

集装箱建筑 · 临时气模建筑 · 临时帐篷房



未来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关注


     1. 建筑主入口——在公共建筑空间宜进行双层门斗区域设计,将主要人流入口与消防入口分离,做到日常与应急情况下的人员疏导;主要人流通道避免直线联通型的开门方式,防止过堂风与有害气体的畅通进入;让人有驻足和回转的空间,便于大量人员进入时的拥堵,便于应急时期的服务人员检测;主要人员通道入口要尽量设计自动门系统,防止大量人员触碰带来的交叉感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添加电子红外扫描与智能监控系统,便于应急状态下的人员监控。充分做好建筑室内外安全防护的第一道屏障。

 

     2.快递存放区——在公共建筑空间内应设置独立的快递存放区,应将存放区设计在次要入口区域(可作为快递人员专用入口),可以设置成品化的电子快递柜或者快递搁架,定期进行区域的消杀处理,保持区域内的通风通常。避免快递人员与公共建筑内使用人员的交叉混流。

 

      3.公共电梯厅——建议使用具有一定自洁性的装饰材料,例如金属板、玻璃、复合饰面板等,防止粉尘或者有害物质的吸附;如建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度增加空间平面尺度,便于大量人员的等候聚集与人员进出;设置必要的垃圾投放设施与物品临时放置设施,提升人性化的功能与污物的处理;高层楼宇多部电梯情况下建议采用分层分段控制,避免大量人员交叉使用,便于后期应急管理。


   4.公共卫生间——从设计上建议采用无门形式的平面布局,减少人员交叉接触;干湿区分离,独立的残疾人卫生间与清洁工具储藏间,保证房间内的通风畅通;男女卫生间内应合理设置洗手区、拖布池与大小便区,交通通道尺寸不小于2000MM距离,让人有一定的等候距离;卫生间设备设施要配置齐全,干湿分类垃圾箱、手纸盒、烘干机、置物平台,保证人员进行清洁期间的便捷使用;洗手台下部不建议设计封闭型的柜体设计,开放给排水管道与防臭地漏,便于保洁人员的清理与维修。


   5. 公共母婴室——建议使用具有一定自洁型的装饰材料,例如耐擦漆涂料、玻璃、复合饰面板等,可以选择温暖的色调,防止粉尘或者有害物质的吸附;设施婴幼儿平台、休息座椅、洗手台盆、独立的置物平台、垃圾收纳设施、消毒设施,便于每次母婴人员的安全使用;入口门建议设置为感应式或者按键式的电动门,便于母婴人员便捷使用;房间内要求完备的通风设施或者可以连通户外的开窗,增加室内外通风和新鲜空气的导入。


    6.杂物储藏间——最容易藏污纳垢与被人所遗忘的角落,杂物间内应按物品类型设置相对应的放置设施,例如架空型储物架、可移动储物箱、文件储藏柜等;房间内要预留充足的照明条件避免光环境昏暗带来的清洁困难;定期由保洁人员进行清理与打扫避免房间内积攒细菌与病毒;储物设施外侧要设置储藏物品台账便于人员的查找取用避免杂乱管理带来的人员长时间停留;房间内要求完备的通风设施或者可以连通户外的开窗,增加室内外通风和新鲜空气的导入。


     7. 室内标识——现阶段的标识设计往往与空间设计脱离,室内设计师应在室内设计阶段考虑到主要空间、通道、节点中的主要标识位置的预留,不能过度的追求造型效果而回避;标识设计往往最大程度的为人员日常或者应急状态下提供关键的指向性信息,清晰醒目的标识设计与位置安放会带给使用者最大的便利;标识设计上除必要的企业文化特征外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元素,应让各层级的标识与各空间形式搭配形成提示性的效果,不建议过度消隐。


     8. 空调风口——室内空间中的通风设施往往是空间环境质量最大决定因素,但往往我们因为空间形式的美观性将其进行大量的消隐与回避,但这有可能极大的干扰了室内通风效果无法达到环境质量要求。疫情结束后要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例如利用装饰物进行风口的遮蔽处理、为了造型美观而采用大量的装饰性风口等,都有可能造成通风效果不良或者存积有害物质的可能性。在风口的选择上应选择带有防尘网或者过滤网的风口形式,在不影响设备主系统的基础上最大化的保证室内空间的洁净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专业团队

为战疫防疫献力献策


1.参与编制设计中国建筑学会出版的《办公建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运行管理应急措施指南》图解版。在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多位技术负责人的的指导下,参与人员加班加点仅用 48 小时完成了大众图解版编制工作,让《应急指南》更加通俗易懂便民实用。本标准已在今年2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印发。


6.jpg

2.参与编制的《民用建筑室内绿色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在今年 2 月底正式发布,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起,由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起草,中国院、清华大学、上海现代院参与编写。标准详细规范了现有民用建筑室内空间绿色设计的评价体系。对本次疫情结束后的建筑室内空间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建设,提出了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标准。


7.jpg

3.与院公司本土设计中心、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设计的“景德镇圣莫妮卡学校教学楼和公寓”设计项目。将已生产完成的圣莫妮卡学校学生公寓建筑模块改建成医护人员公寓模块被紧急调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进行医护人员公寓楼建设任务,为了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体现了箱式模块技术在快速工程建设中的优越性。


8.jpg


4.结合自身在多项装配式内装修工程实践经验快速调集人员,2020 年 2 月 3 日节后联合院公司聚合设计中心医疗建筑设计团队立即启动了“装配式医疗空间模块单元”的产品研发设计工作,为未来医疗建筑快速实现装配化设计安装提供针对性产品支持。现阶段已完成初步产品模块的类型化图纸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产品论证与厂家配合阶段,预计今年制作产品样板推向市场。 


9.jpg


5.防疫期间有序推进配合国家与地方重点项目的复工复产工作,包括 2022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项目、雄安高铁站建设项目、雄安城市家具设计竞赛、北京通州副中心绿心博物馆及地下商业项目、廊坊临空港服务中心项目、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项目、崇礼冬奥中心项目等,努力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按时交付。


10.jpg

作 者 简 介

2.jpg


曹阳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生态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