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7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办,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承办的“室内设计6+”2023第十一届联合毕业设计(华中区)毕业答辩会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成功举行。
此次会议主题为“匠心传承—(非遗)文化空间设计”。来自湖北美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及业内专家和支持单位欧普照明、诺贝尔瓷砖的嘉宾等近200人现场参加了此次答辩会,同时活动在新浪家居、筑龙学社上进行了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70余万。
湖北美术学院副校长张炼,对参会的业内专家、各院校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张炼副院长简要介绍了湖北美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和现状,充分肯定了环境艺术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并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国彬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出发,指出美术要服务社会发展,环境设计在国家推动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大有可为。希望“室内设计6+”系列活动能秉持“为中国而设计”的初心,为专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秘书长陈亮结合室内设计行业的新发展,从产教融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充分肯定“室内设计6+”系列活动的积极作用,指出学科专业的发展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今后更要立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阐发新的设计理念。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谢智明在致辞中指出,“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活动已经成为业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产学研活动,是学界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他对与会的各位师生代表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预祝此次会议能成为以此思想碰撞的盛会,促进室内设计行业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中国照明学会委员沈迎九对所有来宾表示感谢,他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建筑保护的角度出发,指出当代室内设计中对“光”的运用存在着许多可能,也孕育着新的设计发展方向。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院长周彤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首先介绍了美院的历史与基本情况,传达了学校秉承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理念,讲述了环艺学院坚持“价值引领、研学相长”的教育思路,响应高质量的战略需求,始终面向社会生活日常并展开环境空间耕耘。接着,具体介绍了湖美环艺的发展历程。并表示“室内设计6+”从命题到组织教学乃至评价全过程,学生、老师皆受益匪浅,我们将全情支持活动举办与参与。最后,预祝本次答辩会圆满成功。
王海松教授在题为《新旧协同-既有建筑更新之策》的演讲中,以上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尔美食堂” 、“24小时学习空间” 、“入海口” 以及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南大楼修缮”等四个项目为例,从存量建筑更新、消极空间的再利用等方面展开,阐述了如何协调好室内空间、尺度、材料、色彩等各种设计语言的关系,从而使整个设计焕发活力。
陈涛在题为《医疗建筑高质量建设发展研究——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工程为例》的演讲中,讲述了医疗建筑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设计革新,他提出,“医疗建筑作为较为复杂的建筑类型。其不仅在功能上需要兼顾经济、适用、美观的要求,在后期运维,各专业配合等多方面也对建筑设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将艺术元素融入医疗建筑的气氛营造之中,又要围绕各个实用环节开展专题研究,同时协调不同专业人员使之充分配合,才能创造出‘创新创意、至诚至精’的高质量精品建筑。”
何东明建筑师在题为《场所的揭示》的演讲中,以介质和场所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衢州开化乡村民宿、威海金线顶公园、松岛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新馆等项目,强调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人与建筑的交互,通过对各种介质和建筑材料的运用,营造出人们对建筑空间和环境的不同体验,从而打破空间场景的局限,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场所,建筑需要被参观体验,要介入场所的边界,引导人们去多维地感受用介质表现的建筑。”
点评专家徐平凡:前期调研比较全面,主题贴切,但缺少一定的环境数据分析。旧建筑中的功能痛点分析不足,新建筑凭空出现,关于为什么更新改造还需要进一步展开说明。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关系合理,室内空间的逻辑完整,还需要把握设计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与室内的关系中对材料的驾驭有所不足,材料的使用没有很好体现出来。文字编辑简练,直扣主题,语言表达凝练,汇报有自信且具感染力,团队协作精神也很值得肯定。
点评专家李哲:控场能力不错,在时间、节奏与表达能力上都有所体现。但是,文化的分析不够深入,甚至反而成为一个包袱,文化在项目中稍显浮躁。同学们要注意设计逻辑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文化与周围建筑、环境相融合,而不能被文化所累。历史上的非遗文化有很多,为什么选择一种非遗文化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借助建筑表达非遗传承感,需要注意点到为止,考虑受众接受问题,能够让人在环境中静下来感受文化。自然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而不要止步于人为的文化,防止表象的东西,真正能够去理解与运用文化。我们能做的似乎更多的是减法,不一定要花里胡哨,否则设计出来的生命力不会太长。
点评专家王海松:整体的设计逻辑清晰,设计内容有关注到环境的对话和师生的行为。三个烟囱是让同学们体检大空间的一个重要特点,具有较好的共鸣感。另外,借用“东三”的精神象征呼应场地,这也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最高塔的形态不太好,可以再进一步进行优化。“精神堡垒”具有超过4层的高度,需要注意突兀的东西,而且制高点对结构也有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点评专家何东明:首先,设计思路较为不错,在设计上具有小尺度的连接,但逻辑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调研偏于静态,应该回到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上。所以,前期分析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或者说,虽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但支撑数据弱了。另外,制高点空间意象具有争议,动线设计需要进一步考虑。现在是存量时代,学生对于空间功能的理解趋于多元,功能、形式及应用场景还需进一步挖掘与探讨。动线与制高点的聚焦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设计手法,总的来讲,以小尺度解决大问题的设计思路很值得肯定。
点评专家谢智明:项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设计有冲击力,外立面的冲击力效果很好,考虑了设计的无边界性,而且对设计整体性把握不错。设计给人一种敢想的印象,但用力过猛,功能与建筑动线贯穿之间不需要刻意加强,否则把概念做为主要的动线贯穿,应该提升设计中的结构性,考虑如何与路线结合会更好。另外,连接的设计元素关系不巧妙,每个空间过于独立,所以对空间进行减法,效果会更好。目前的设计更关注感官性感受,实用性却不够突出,毕竟设计其实是要以人为本。设计中的材质用得太多,未来的设计更倾向可持续性的创造,需要更多调研和考虑项目落地性。最后,总体表现与设计完整性是不错的,特别是视频。
点评专家陈欣:设计方案想象力丰富,很有冲击力,把年轻人关注的要素都融入了进去,每个空间单体表达很好,都有相应的亮点。缺点是,参与者太多,主题太散,每一个功能空间关系,比如组合、过渡等缺乏逻辑,整个设计的功能流线组合在一起还有些欠缺。作为设计团队操作还是需要有合理的组织。
点评专家徐平凡:前期调研比较全面,但缺少对于文化的归纳和梳理,设计将非遗与苏州园林结合起来是值得肯定的。要注意,同时提出两种方案的方式不太可取,而是要对自己的设计有自信。设计表现性很好,但功能逻辑关系还不够明晰,偏重建筑而忽视了室内,导致室内空间逻辑表现不足,所以应立足室内空间,再进一步把握室内与建筑的空间关系问题。另外,设计中缺少平面图,没有单个平面空间的深度表现。最后,整个图面效果表达很好,排版组织都很简洁,口头与肢体语言表达还有待提升。
点评专家李哲:首先,控场能力强队缺乏,语言表达稍显不足,整个设计的形式感不错,花了不少精力,但想表达的中心和重点有些模糊,设计还是需要有快速归纳的能力。如何,后期还是加强人的动线设计,此次设计中人的动向引导和连接关系不太清晰,通过规划约束人的活动,这点在作品中表现不足,这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最后注意,任何建筑,包括室内都是为人服务,设计不能只在于设计形式。
点评专家王海松:所有建筑设计应该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首先,这应该是毕业设计该有的样子,以真性情去讲故事,作品中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情色彩,色彩活泼,很多场景描绘细致,但设计表达较为粗糙。空间尺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现阶段,是可以支持这种对于设计的理想与表达勇气,建议在未来工作中不要把设计仅仅放在空间或建筑上,而是要放到具有空间需求的人身上,考虑如何让人舒适,适合人的需求。
点评专家何东明:设计的语言带有戏剧性,关注人的心理建设。其中,跳跃性的思路值得肯定,建筑是有情绪、情感的,从这个方向激活建筑是很有必要的,但从设计师角度而言,应该更加关注现实。在新时代下,建筑与媒体的关系也有待探究,多关注新颖话题是值得提倡的。从研究对象出发,营造情绪空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建议关注建筑空间的日常和现实问题,在实的空间中加入虚的东西,虚实结合会更加有趣,同时希望在设计中引入叙事性,多关注材料、光影及建筑的原真性,因为更深度的设计应该是去手法化的,建筑的代入感比建筑的人工氛围更重要。
点评专家陈欣:首先,设计手法比较成熟,完成得很好,设计逻辑关系清楚,功能版块设置比较合理,像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具体的空间构造还有不足,设计手法还是很有意思,对比中期考核,设计变化很大,进步很多。
点评专家王海松:设计的出发点和前期调研分析路径是正确的,设计表现中对前面坡屋顶的建筑进行了提升,北立面“虚实结合”的手法运用得不错。不过,形式表现固然重要,不宜过度,比如屋顶上廊道的设计要符合相应的设计语言逻辑,还要符合自己的设计初衷,给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要考虑与解决交通的联系,如与院落空间的贴合度,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整体上,室内比室外做得好,室内的空间、尺度、材料、色彩运用与搭配都很好,但是对于材料的理解还需要更加深入,比如关于砖的特性分析。总的来说,整个设计体现了创造力,在该收的地方收,要把握好度。
点评专家何东明:这个设计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完整的,从逻辑、图面到空间的呈现都很清晰。设计的亮点是尝试一种“新旧关系的对话”,但以文化扣题切忌过犹不及,即文化与设计的呼应需要慎重考量,传统的编织工艺直接拿来与楚文化对应,这是需要谨慎对待的。毕竟,任何文化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在于人与物或人与人的关系,只要得当,可以用一些抽象的方式去表达,无需过于具象。总的来说,室内空间设计给人一种温馨的感受,色彩也很统一,希望之后在建筑的起伏关系上多加考虑,尤其是交错部分与室内采光运用可以更充分。
点评专家徐平凡:整体设计是不错的,比较完整,但前期的调研过于简单,容易减印象分。调研是设计的基础,所以之后还需要继续完善。关于创意,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朴素、直奔主题,有自己理性的理解,对于功能的使用,动线、空间、逻辑等问题的的解决控制的较好。对于材料的理解与运用,还有之后的文化衍生品设计理念都很不错。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导视和识别系统设计,另外文件的画面组织有些凌乱,画面的色彩关系还可以处理得更好。
点评专家李哲:首先,整个建筑给人一种通透、清晰的感觉,画面感很好。但是,“非遗”主题在设计中的贯穿和体现不够,可以好好体会白居易“众谓之拙,以其因物不改;我为之巧,以其成功不宰”这句话,好的设计作品通常会因势利导。然后,建筑过多采用了玻璃幕墙,能耗非常大,如何把通透感通过减少能耗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需要思考的。另外,老房子的烟囱缺少与周围环境的充分融合,坡道应用要建立在安全、规范的基础上。
专家点评王海松:设计给人一种大片的感觉,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但是,科幻故事的开始一般要有一个故事的“引子”,然而我在设计中看到了很炫的空间、设施,却没有看到人,导致真实性缺失,毕竟这些空间、设施、设备都是服务于人的。所以,讲科幻故事一定要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专家点评何东明:设计非常精彩,主题鲜明,异化的形式具有某种“网红”建筑气质,体现出创新气息,是一种元宇宙表现,尤其是结尾的视频,从二维突然进入到三维空间特别有穿越感。这也是我们设计者需要去做的创新,未知的世界已经到来,在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交融中,设计也要思考何去何从的问题。传统设计考虑文化性、在地性与延续性,未来设计能够给到我们什么呢?在未来数字和真实交融的时代中加入科技的要素,这是可以继续探索的。
点评专家徐平凡:首先,前期调研比较充分,找到了问题的痛点,设计目标、思路都比较清晰,但对设计理念缺乏深入定义,只是提取了相关的设计要素。对于包括改造本身的建筑处理,室内外的空间提升做了较好的表现,也基于相关文献做了理论支撑。着重要讲一下,文件的编排需要提升,平面设计有待提高,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连接过于简单,还需要补充相关技术图纸。最后,汇报过程语速较快,尽量做到表述生动。
点评专家李哲:整个设计方案从系统化、建筑、室内、功能、节点等方面来看,总体上处理得比较完整。从设计美学角度来讲,还是缺乏特色节点,建筑的体块稍微平了一点,总的来说做得还是不错的。
点评专家谢智明:首先,整个设计方案的落地性与成熟度好,实施性强,逻辑思路表达清晰,但对于前期调研的表述内容较少,某些数据的分析对于设计的针对性和支撑力不够。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室内部分,设计的融合度具有前瞻性。其次,对于建筑改造来说,有些偏于保守,更多停留在外立面,建筑之间的连接缺乏空间张力的深度考量。最后,展示的图文有点不合度,尤其是色彩效果与图片表达上,颜色饱和度太高。
点评专家陈欣:设计方案的题目应该是参考了“林深时见鹿”这句话,很有想法,每个空间有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蛮高。表述能力很生动形象,请你们保持这种热爱。
点评专家徐平凡:首先,这次汇报与中期汇报相比进步很大,做了很多修改,设计主题和表达很朴素、落地性强、接地气。然后,对元素符号的提取,之前过于符号化,这次建筑和室内空间的处理比较清晰,有很大的进步。不足之处在于前期调研过于简单,后期的设计都是要根据调研数据展开的。最后,文件的组织、图面表达进步很大。
点评专家李哲:从“非遗”角度来说,这个方案还是比较扣题的,但是运用的方法值得推敲,牵强的元素植入,缺乏深入的研究。方案中讲到汉绣与地域文化的植入,还是表现在生命周期不太长的空间中,比如墙壁上的元素应用:如果汉绣大面积在墙壁上出现的话,其存在明显的成本问题。所以,建议通过其它方式将汉绣本有的气质表现出来,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要真正考虑到文化氛围、可持续、耐久等因素。
点评专家谢智明:首先,三位同学的表达流利、精彩、有吸引力,作为一个设计师做好方案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整个方案的图片效果好,而且重点非常突出,调研能力强,或者说表现出很强的解题能力。另外,建筑方案也不错,有较好的设计思路,尤其是外立面空间的渐进性很好,家具组合具有灵动性和组织性,而且空间干净,符合当下空间与组合家具关联的设计主题。最后,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维护性,另外集市功能性也需要加强,加上灯光、动画会更吸引人。
点评专家陈欣:这个方案具有“解忧杂货铺”的意向,我发自内心觉得非常好,因为它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做设计的某些心态,里面隐藏了许多自己的小心思。疫情三年对于大学生心理影响还是很大,也很需要心理方面的治愈。总的来说,完成度是非常好的,如果你们能够通过设计实现这种疗愈,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次会议的学术主持、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协同创新教研室主任黄学军教授,在活动结尾对本次的参会师生代表、点评专家表示感谢。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华中区、华东区、实验区6+毕业答辩会同时进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中南大学、南昌大学以及新加入的东北大学等7所院校的13组同学的毕设汇报展示了各个院校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新生代青年大学生灵动的设计表现手法、蓬勃的精神风貌,为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更激发了在后疫情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理念更新的思考。
最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院长周彤发表总结致辞,感谢来自7所院校13组方案的精彩展示,对本次华中区6+毕业答辩汇报的圆满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指导嘉宾和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致以真挚地感谢。也对友好企业欧普照明、诺贝尔瓷砖以及各界媒体对于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室内设计6+”2023第十一届联合毕业设计活动的倾情支持表示感谢。周彤院长再次肯定了会议的意义。此次活动以“非遗”命题,实是一种新的构建,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非遗”理念介入空间思考,基于设计全过程思路,以人的行动解读“非遗”,对人与空间展开一种社会学逻辑的思考,本次活动的学生从选题到探讨、设计人与空间的关系上都下了很大工夫,非遗文化将在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下得以发扬。希望来年活动越办越好,也期待再次相会!
●关于“室内设计 6+”联合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作为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品牌设计教育创新项目,是一个联合全国多所高校、结合设计企业实际项目的综合毕业设计活动。活动历经2013-2023年连续十一届的深入积累,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积累了室内分会设计教育平台建设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作为室内设计分会主办的品牌设计教育创新项目,自2020年进一步优化提升“室内设计6+”在全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华中六大地理区域的影响力,联合建筑学和环境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资源充分的省市相关院校、设计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教育创新项目,进一步加强室内设计师特色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全国设计教育及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室内设计 6+”2023(第十一届)联合毕业设计
总命题 匠心传承:“非遗”文化空间设计
实验组
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天津大学
命题单位:金螳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东北组
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吉林艺术学院
联合主办:黑龙江省室内设计学会
支持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装库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田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华北组
天津美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命题单位: 山西国盛电力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山东物本六合家居有限公司
华东组
苏州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
联合主办: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
命题单位: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无锡汉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华西组
西安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艺术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命题单位:陕西汉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华中组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
命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旅展示艺术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创品建材营销有限公司(诺贝尔瓷砖)
华南组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辽宁工业大学
命题单位:横琴意品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山市岩峰照明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