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室内设计6+”2022第十届联合毕业设计(东北区)中期检查汇报会暨东北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论坛顺利进行

2022-04-29

微信图片_20220510165428.jpg


2022年4月23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及北京建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室内设计6+”2022第十届联合毕业设计(东北区)中期汇报会暨东北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论坛在腾讯会议顺利召开。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东北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九所高校的领导与师生代表,及命题单位北京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嘉宾等100余人参与了此次线上中期汇报会。同时新浪家居、筑龙学社在线上进行了同步直播。


微信图片_20220510165432.jpg

嘉宾致辞

1652172905(1).png

苏丹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

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苏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中期检查是在整个毕业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控制教学质量的中坚环节。各位老师在中期答辩中将对设计细节进行把控,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控整体设计思路。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呈现完美的设计成果。各个学校及各位老师、专家设计师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努力,才成就了现在良好的平台发展。期待各位同学优秀的表现,大家都在此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1652172919(1).png

陈亮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秘书长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环艺院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亮秘书长在致辞中对参会的各位院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东北地区经过近年的发展和各位的努力,大大地提升了整个东北地区的设计的力量。从整体上看,东北地区行业学术发展的力量是非常的强大。将国家的头部的设计企业和院校,进行有机的结合,搭建了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使师生和社会资源进行相互整合。此次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把更广阔的行业资源和社会的力量共同融入到6+活动当中。未来将会有新的使命,将新的驱动力注入行业的未来发展,寄托于各位老师和学生的身上。最后预祝活动圆满成功,对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表示感谢。



1652172931(1).png

王国斌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王国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东北地区和而不同地域文化命题,在此时变得非常有意义,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非常重视文化引领学术所产生的对设计的反作用力。东北地区设计从业者及院校师生表现出的广袤胸怀及文化包容度,都让设计向多元化发展更进一步。此次命题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下社会,进而做出好的设计为社会贡献力量。希望各院校学生通过此次联合毕业设计在沟通中进步成长,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在团结紧密的院校合作当中,形成和发展交流的平台,整合各院校的优势,最后预祝中期答辩圆满成功。



1652172944(1).png

齐伟民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

吉林建筑大学副校长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齐伟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十年漫长的发展和各位的共同努力,6+已经成为国内环境设计领域当之无愧的设计教育品牌与标杆。为不同地域的高校和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对接交流平台,为推动设计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高校于此项活动中受益。今年的主题是“和而不同·地域文化”,此命题之于当下非常具有意义。历史项目的更新改造,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应该挖掘和注重其时空坐标,要充分考虑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和挖掘的地域文化。应该运用现代的理念及技术,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最后祝此次中期检查汇报及论坛活动圆满成功,同时也感谢各校师生的努力。



1652172956(1).png

余洋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活动东北区负责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导


余洋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对承办中期答辩的两所高校表示感谢。各高校师生通过此次活动获得了更多更快的发展和成长,使学生们在即将进入到就业或继续深造的时间段,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活动对学科建设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希望学生们在未来也成为中国建筑学会的一员,紧跟着学会的发展,助力成长。最后,对各位专家和学生参加这次活动和辛勤的付出表示感谢,预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同时也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1652172971(1).png

学术主持:刘学文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教授


1652172995(1).png

学术主持:隋洋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高校开题汇报及专家点评



1组(室内)吉林建筑大学

《栖迟•晏舍——文化重构视域下年轻人旅居空间设计》

点评专家:周立军、孙霆

指导教师:李乔

设计学生:胡斌、周博文、秦治瑞


学生中期汇报:从设计层面研究和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如何让商业开发下的古城民宿更有地域味道,如何帮助年轻人们在驿站中得到更好的心灵的休憩,并且去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项目不仅要完成满足顾客住宿的基本需求,也要兼顾到附近本地居民社交文化活动,通过设计使本地居民参与进来,带动本地文化在民宿内活跃起来,同样也能让外地游客深切的感受到这种烟火气的氛围,是我们设计的着重点。


点评专家周立军: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想法,使这个设计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概念和设计生成关联性应当在最终设计中进一步加强,期待成品更加深入。


点评专家孙霆:这个项目分析得非常到位,包括内容深度也做得很好,从平面布局到后面空间形式的分析,包括概念的应用,做得都非常丰富和丰满,可以去调研一下如何能提升客房的特点。

2组(景观)东北大学

《织网——寒地城市街路环境活力重构》

点评专家:马克辛、余洋

指导教师:鲍春、杨小舟、孙莞

设计学生:李世龙、蒋湘湘、张梦莹、张妍茹

 

学生中期汇报:针对联合毕设任务书中的设计总则,揭露活力重构,我们从人的尺度出发,提出织网的设计概念,编织公园路网、引入公园城市的理念,将场地编织成为公园,让人们住进公园,走出家门,就像是走在自己家的花园。通过营造多元活力特色城市场景,从而诱发人们形成走出家门的愿望,让人们对街路空间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人群,留住人群,从而向场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点评专家马克辛:前期调研准备这些呢,有社会层面,有人文层面,有历史文化层面...有揭露特征,历史文脉形成的,场地调研层面...但这些是为什么服务的呢?是为人,这个是我们的主体,我们就是要用我们专业的角度去符合,从你专业的角度,可视化的角度去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来解决问题。


点评专家余洋:我们要有清晰的概念的逻辑推演,因为自己兴奋了,你的设计才有激情,也符合我们学生的背景和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自嗨是散乱的,或者说不是清晰的逻辑,我期待这个作品,你前期有一个很有潜力可挖的一个概念,希望能把这些逻辑说得更清楚,然后能够让后边的空间生成更丰富,更扎实。

3组(室内)哈尔滨理工大学

《鹏游蝶梦——台儿庄精品酒店设计项目》

点评专家:唐建、莫日根

指导教师:孟广宇

设计学生:张鑫慧   



学生中期汇报:项目所在的地点,景色优美,环境宜人,但是在良好景色基础上,隐藏着众多的竞争对手,所以怎样提高酒店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设计概念上,以梦为设计出发点,设计元素均以梦的惊喜感来展开,用来讲述古城韵味,在设计手法上,将蝶的元素结合用于公区,大堂,休闲区,体现梦的魅力。在景观上,通过打造隐居山水的概念,采用了一些仿旧砖石,鹅卵石,老隔山的一些材料元素在。材料上,至于现在置入现代语言,将朴素时尚的韵味至融合在山乡古城之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山顶民宿,在空间上,通过尺度的把扩,打造出宜人的居住空间。


点评专家唐建:这个整体性来讲的话,相对比较完整,是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有比较好的一个立意,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分析上面,而是把它转移到我们的最后方案的形成上面。


点评专家莫日根:在中期的工作量的这个饱满程度上面,稍微还是欠了一些火候,这样的话,会导致这一部分内容无形的会压缩到后期的最终的毕业设计答辩过程当中,会给大家造成一定的压力。

4组(室内)大连理工大学

《合作愉快——利用公众参与进行街区活力重构》

点评专家:马秀娟、杨淘

指导教师:唐建、李晓慧

设计学生:刘黛君、崔益鸣、佘卓霖、张书豪   



学生中期汇报:基于场地和周边的联系,我们对人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研,根据对于周边以及人群的分析,我们绘制了方案的平面,形成了六块主要的大分区,下棋广场舞活动广场儿童活动广场洽谈、聊天区展览、公共艺术展览公共艺术区阳光、疗养区以及滑板街头艺术区版块。东北人其实是一直拧成一股绳子在努力生活,我觉得东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热情的底色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在东北不管认识或者不认识,大家能帮的都会去帮一把,这也正是我们的主题所想要表达的合作理念。希望在我们的方案中,每一个参与的公众都能够互相说一句合作愉快。


点评专家马秀娟:我觉得她这个视角还是不错的,他这个视角有对社会问题、公众问题、以及创造和谐社会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整个的立意我觉得还是不错,要把这个理念要真正植入到设计这个当中去让他有所展现用,要把它创造出来。


点评专家杨淘:合作愉快其实是一句我们经常说的话,看到这个PPT的时候呢,就感觉他好像在和我说话,那么这个代入感是非常的强的,召唤感非常强。可以再稍微的丰富一下我们的这个思路的来源,怎么让这个广场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这是我们在后续的工作中,大家可以再进行去加强考虑的,更好的去完善这样的一个优秀的方案。



5组(室内)内蒙古工业大学

《坐忘云席——农场酒窖项目》

点评专家:马克辛、迟家琦

指导教师:莫日根

设计学生:吕恬怡、郭洺辛、郭馨蕊  


学生中期汇报:本次项目位于一个集度假、休闲、农耕、企业与生产为一体的特色农场。当地富有多重美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原项目采用柔和颜色与物质,但缺少的主体思想和空间氛围,以及在负一层与第二层空间的风格上并没有做到统一。在改造设计风格上,意在追求让游客在充满宁静氛围的空间中感受着质朴的自然之美,品味着醇香的酒。整体风格采用具有自然氛围的颜色与材质,天然材料与原始的质感,注重触觉感觉的体验。在建筑设计同时,将设计项目从室内到室外,再到材质以及品牌文化上都进行主题风格的统一。对于之后的规划:完善与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将平面图的布局进行各家的合理规划,注重材质的应用和空间的整体感,完成室内室外的效果图渲染和同时进行排版的工作任务。


点评专家马克辛:这里特有的一些比较朴素和自然的因素,作为生产流程和怀旧结合的场所,这个是着力点。从整体角度出发,从建筑到室内到整体空间的感受的功能分区的节奏关系来把握的话呢,我觉得能比现在更好一些。避免掉到局部里去了,掉到某空间里去了,掉到装饰趣味里去了,期待坐望云席能有更好的体现。


点评专家迟家琦:这个酒窖既然开设在农场,这个设计定位,这个建筑在这,那他要展示的是当地的一些旅游文化的特色,围绕着这个当地酒,然后找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比较明确的一些设计元素,有针对性的来设计,包括室内的空间,展示的氛围,需要综合考虑一下。


6组(景观)鲁迅美术学院

《律感映象》

点评专家:刘学文、郑馨

指导教师: 马克辛、卞宏旭

设计学生:杜婉青、冯雪莹



学生中期汇报:结合现在的社会痛点,面对平淡乏味的生活如何打破僵局,引出一个概念,叫做律感映象。以交响乐为切入点开始,倾听街道上的声音,再从其中提取一些色彩,从而建造出一个错落性的空间,引申为极乐空间,这种极乐空间并不是贩卖快乐的,它符合人们的生长、合作以及斗争的规律,是蕴含着生命能量以及灵韵的,体现了人们精神价值的层面。以音乐的韵律为基本元素,非常有整体性,打破单向度的空间。


点评专家刘学文:律感映象这个主题是很丰满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情绪方面的表达。希望在接下来的设计中能够将街区文化与音乐、色彩做到完美的融合。能在十分有历史文化的综合性街区里做出如此抢眼的空间是十分有创造力的,特别期待在未来可以去你们创设的空间里去感受、走动一下。


点评专家郑馨:这个设计从最平凡的城市生活中提取了音乐和色彩这两个设计元素,进而演化出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形态,设计理念充满哲学意味,思路也是特别独特的。希望接下来能够更加完善设计想法,期待成品展示。 


7组(室内)沈阳建筑大学

《悦戏•浮城》

点评专家:莫日根、孙霆

指导教师: 杨淘、迟家琦、杜心舒

设计学生:靳凯驿、杨奕铭、潘丽芝、高雯



学生中期汇报:以地方传统曲艺与国家非遗项目柳琴戏系为切入点,一提取柳叶琴的元素,二运用水袖的飘逸与丝线缠绕,形成体育、文化、科技与东方意境美的融合空间。将柳琴戏的演绎步骤与酒店空间相结合,打造空间序列,使得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点评专家莫日根:首先悦戏浮城这个主题十分有韵味,后面的推导思路也较为明晰。基于传统工艺的艺术展示充分,希望可以将主题更加明确,表现手法更张扬独特一些,十分期待看到空间功能性更加完整的效果展示。


点评专家孙霆:设计概念和设计立意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同时也做到了深入空间语言。要把浮于表面的内容去除,将真正想展现的反映到空间设计语言当中,加深对精神层面的表达。希望接下来能够更加完善设计想法,期待成品展示。 


8组(景观)东北大学

《易行2049》

点评专家:余洋、王嘉琳

指导教师:刘学文、刘治龙、阚盛达

设计学生:关越淇、王曼茜、张传民、何抒洋


 

学生中期汇报:街区,应该去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城市发展的适应问题;青年人玩手机而缺少户外活动的问题;儿童缺少陪伴的问题。我们通过对各类人群、不同空间、交通、智能等方面的体验,感受到了不同的空间。但现实中,每一种空间都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他们并不是割裂的存在。接下来我们的项目方向是基于各类人群的人群需求以及现实街区的问题,进行建筑以及立体交通的建立。


点评专家余洋:这组作品把水平向街道延伸到了建筑里,在空间发展方向上做了新的探索,是很创新想法。我们的生活场景是综合的,在某些层面上要考虑不同人群在一个场所当中,然后才能够实现的一个更有活力的设计,更有生活场景化的一个空间塑造。期待同学们在这几方面能拿出精彩的答案。


点评专家王嘉琳:在尺度方面,多少有一点的模糊,因为它是一个对未来探索的方案型的东西,是需要去考虑的。沈阳市处于东北地区,它的植物覆盖量或者植物品种相对较南方单一,怎么能保证他的植物的方面,希望同学们考虑一下。

9组(景观)东北林业大学

《坊逝方生——以辽宁工业展览馆周边环境为空间载体研究》

点评专家:刘治龙、牛铁

指导教师:李文、邵卓峰

设计学生:王菡悦、赵孜悦、杜柯欣、徐岩


  

学生中期汇报:年轻人口迭代流失和经济增长的距离不足成为东北城市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周围的空间活力不断的流失,我们想在这样一个场地中去寻求一个城市活力的发力点,去共同解决这样一个活力流失的问题。希望我们在做完这些基础的模块进行拼合之后,可以满足周围不同人群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点评专家刘治龙:因为纪念场馆往往都是这种高高在上的,他可能和我们的市民的这个生活有脱离,我们怎么样去修复这种关系,建立一个新型的积极的,乃至于不仅仅面向于工业展览馆。然后把这个城市的活力进行重新的组织和修复,期待更精彩的表现。


点评专家牛铁:做得更加深化的话,更能呈现出这个城市地域文化,和而不同这个本质的问题,从而能做出契合我们本次毕设主题的这个方案来。我们应该考虑到一些客观的一些设计问题,才能更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凸显这个主题的研究意义。



10组 (景观)大连理工大学

《归墟桑榆》

点评专家:孙霆、鲍春

指导教师:唐建、李晓慧

设计学生:刘瑛琨、姜皓元




学生中期汇报:项目灵感来源于我国的传说故事山海: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贺严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项目设计在立交桥上空,由四部电梯通达,是精神的净化之地。归墟桑榆中的交流方式凌驾于现有社会,结合地段的城市中心属性,为探索工业基地的公共生活另一种方式,以交流为中心,建造理想化的公共空间探索物质与精神的积极生活方式。空间形态从中心向四周延伸,在形态上形成我们的桑榆得中心,中心轴又是我们的朝圣对象,由朝圣对象向外生长。我们的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交流是不变的,在互联网交流与现实交流中打搭建一座桥梁,实现人们交流与传递精神的美好愿景。


点评专家孙霆:我们单纯的想营造一个空间氛围,那么应该是呈现出来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同时在这个整体线路上,要从行人的角度出发,可能看得比较清楚。人到这个空间里面之后呢,简单来说可能会走丢了,他会分不清这些这些方向,所以说我觉得这种空间关系,需要再梳理一下。


点评专家鲍春:同学的项目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做的很完整。我比较赞同你里边儿有一句话,就是要提升空间的温暖感、参与感和交流感。但是在表达方式上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同学们用一个点去承载你很多的思想,可以尝试着将概念观点更加直接的表现在空间里,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和周边的场地配合。


11组 (室内)哈尔滨理工大学

《勾陈•焕新》

点评专家:杨淘、杨小舟

指导教师:牛铁

设计学生:于祥雨




学生中期汇报:勾陈是在历史中打捞宝藏,焕新是为旧事物赋予新的价值,取其易时易地重现光彩。我们对于这个空间的构成的理解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焕新是新的方式、新的方法,我们提出了沉浸体验的概念。该项目满足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以及物质需求,增强其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又称之为勾陈,两者相互呼应,在新时代下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沉浸式体验上相互协调,并将文化体验功能和自然山水的风格理念进行引入。通过将传统的酿酒技术、酒具文化以及饮酒习俗引入到空间中,加强其他的体验性。再通过不同的自然层次、自然山水和厚重来达到独特、新奇、强烈的体验感,达到和而不同。


点评专家杨淘:这个题目是非常的适合酒窖设计的这样一个项目,不仅仅是对酒的勾陈焕新,也是对我们整个空间环境的一个勾陈焕新。对于整个方案我有几个小的建议,一个是设计逻辑的一个连贯性,如果要是能再加强一点就会好一些。再有在设计的时候,我觉得是否应该考虑到小群生态的这样的一个概念,较少人群占用较大的空间,可能会让后来者觉得不是特别的舒服,是否要考虑了这个问题。


点评专家杨小舟:这个概念提出的时候,我是非常认同的。大家就是从勾陈焕新两个方向,构建这个沉浸式的体验,我觉得对于一个有主题性的,有目的性的这样的一个这种空间,它是一个很好的设计视角。我建议把一些精力主要的放在把空间塑造起来,让建立的这个建筑空间与自然之间对话,再在这个空间上有效的搭建酒文化,或者是把酒文化的一个新价值体现出来。



12组(景观)东北大学

《快街慢巷》

点评专家:刘学文、邵卓峰

指导教师:鲍春、杨小舟、孙莞

设计学生:蓝家鸿、张德洋、刘若瑄、江桥


学生中期汇报:从行人体验出发,以环境设计的视角归纳了青年大街最为突出的两大问题。该组分别引入街、雨巷的概念也是希望更新后的街区能在提升通行体验的同时丰富,揭露的生活。主题引入快与慢,则是希望恶因需赋形。因此,我们将针对街道区位、使用人群等相关因素,决定各个街道侧重的功能。那么街道传承下来的历史意义和当下的时代特点结合,就产生了我们的概念。在快捷迈向的概念下,接到功能各有取舍,各司其职,而放之于整个街区之中,又能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构成更加健全的接入生态。让艺术走入生活,让生活回归街道。


点评专家刘学文:做到了能跟人直接对应尺度的这样的一个细节的一些关系。很清晰,非常有创造力,但是应该有一个主线来贯穿始终,让这个街区的这样的一个个道路和慢行系统处于有节奏,张弛有度的一个状态。并且我们想象很理想的东西跟现实是发生了巨大的冲突,想办法在这个现有的条件下借势,表达你的一个观点和设计方法,并且需要让整个空间更具生活化。


点评专家邵卓峰:一快一慢,一街一巷,工整对仗,体现出这样的一个城市街区的一种矛盾,一种节奏。建议你们尽可能的做一些客观的需求的分析,也就是说对于整个的这个街区的参与者的第三者视角的分析,或者是他主观感受的一个采访和调研,这个设计能够增加一些从内向外的东西,而不单纯的是从外向内的。


13组(室内)沈阳建筑大学

《河畔•韵舍》

点评专家:李乔、刘治龙

指导教师:杨淘、迟家琦、吕丹娜、杜心舒

设计学生:杨奕铭、高雯、安燕萍、傅诗博

  

学生中期汇报:我们提出的主题是一盒云水绕台乘,一叶偏舟路华中,一柳琴戏鲁南皮,依靠运河文化。但我们并不局限于任何为避免完全符号化以及虚无缥缈的理念、概念,追求可以落到实处、可以看得见、可以体会的内涵表达,我们着重计算出其中的主体设计元素。在时空顺序中,通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论述串联设计空间,使客人可以清晰地了解运河的美学意境、历史发展等,从而认识到台儿庄古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以及人文内涵,旨在通过打造具备地域文化特征的空间设计,带动项目的运营市场。我们偏向于营造出惬意、温暖、舒适的空间氛围,致力于打造体验感以及私密性。


点评专家李乔: 从整体的这个设计,是非常的这个流畅的,而且有一定的文化的这个主题的表达,我们设计的这种在地性。不是特别的这样的一个明显,应该有一个很强的视觉目标的识别性,需要有一些当地的一些材料的一些取舍。效果图做得非常的精致,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点评专家刘治龙: 我认为需要利用这个整个场地,仔细地去梳理、分析,要找到他们整个这个建筑的气场,把这个场所精神也能发挥的更透彻。同时我们可不可以再做一个这种关于木建筑或者老的砖石建筑,他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一个建造方式去给他进行一个修复,关于建造技艺或者材料,基于旧建筑的更新方面的一些研究。



14组(室内)东北林业大学

《迴梦•明清》

点评专家:马秀娟、莫日根

指导教师:王嘉琳

设计学生:赵佳琪、康旖旎

 




 

学生中期汇报:我们从三个层面,对原有和新建进行了一个新旧的对比,我们的设计原则希望保留一些传统的建筑,同时也能弘扬当地的台儿庄古城文化。从生态性来说呢,我们想做到一个内外景观的一个渗透,更好地塑造一个生态环境,通过形式创新和独特的内涵打造一个吸引青年人,来关注到这个文化遗产当中。我们希望重现明清繁荣时期的台儿庄特色石茂,并且结合台儿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引起人们对于文化遗产更多的关注,发掘当地的地区特色,使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设计和生活,同时通过VR体验馆展示当地特色,利用这种交互和VR的技术,结合非遗体验,增强人们对非遗的了解,增强文化遗产的传播。


点评专家马秀娟: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从这个项目落地性的角度去谈一谈,其实我们设计的目的就是很简单,就是他的商业的目标,要提高他酒店的客房的入住率,尤其是他客房重复和就是高效的一个运作的能力。我们带着一个产品它本身对他本质的认识,去看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一种设计的方法把它进行完整的表达,最后来达到酒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设计发展目标。


点评专家莫日根: 下一步,应该把平面的这个具体化的这个分布,去尽快的布置完成,甚至的话可能要考虑就是整个空间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各个空间的各自为政,单看某一个效果图的话,可能会觉得还不错,另一个也不错,但是放在一起的话呢,没有给人形成一个整体的一个概念的东西。


15组(景观)东北师范大学

《泮林革音 面向未来》

点评专家:唐建、周立军

指导老师:刘学文、刘治龙、阚盛达

设计学生:陶星、王玺媛、刘奕呈、段心宇


  

学生中期汇报:从上位规划到到实地情况再到概念生成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总定位以万象城周边为载体,结合寒地城市气候的特点,打造出多元串联复合的适应性街道空间。将整个场地划分为了三个特点明确的地区,艺术音乐气息浓厚的艺术街区,重塑辽宁工业发展史的文化街区和便民繁荣的综合商业街区。以万象城为中心,进一步激发万象城周边空间的活力,增强整个区块的联系,让各个重要的节点人群通过街道相互吸引,相互联系,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三种类型的街道也的关系是对和而不同的阐述,通过将邀请性介入到场地的活力重构中来阐述理念。从必要性,选择性,社交性三种活动方式,再结合微气候防护,环境建设和文化构建来邀请人群。


点评专家唐建:设计目标与泮林革音命题相一致,前期调研深入,思考问题也比较全面,从政策层面到实现目标构成了比较长的逻辑线。方案整体性和全面性还需提高,先关注整体再具体化细致化。从前期的角度做好预先设计再融入小细节。


点评专家周立军:整体思路清晰,分析较全面理性,概念推演有逻辑,具有生动的细节和情景。方案不够整体,要明确本条街道的空间特征,将地段嵌入城市环境。同时在地块中,三个定位是否找到一个主调,有主有次,设计目标更加聚焦。在建筑方面可以考虑内外渗透形成一种联通。


16组(景观)吉林建筑大学

《穿行其间》

点评专家:马克辛、马秀娟

指导老师:郑馨

设计学生:郑俊昕、姜金典、张凌姗、帅露阳



学生中期汇报:对场地交通网络进行梳理,掌握该地块日常通行条件,深入挖掘场地存在的矛盾,总结归纳为新老建筑不同风格的共处,商业与文化的碰撞,商业与艺术的交织。基于场地历史背景与矛盾的分析,提出穿行其间的设计理念,设计将简单的几何形体通过穿插手法打造,形成复合多维的空间形式。空间设计为分时段,激活城市活力,新老建筑的碰撞,以嘉里成为核心的竖向设计,形成四大策略。针对城市雨洪管理,道路交通及活动空间进行深入具体的优化设计。彩塔街改变车道打造步行系统,模糊边界打造体验感步行空间,商业外摆消费者成为景观部分,三大策略。同时融入居民DIY策略,优化周边环境。


点评专家马克辛:整体方案较务实,设计都有精心处理。在规划层面考虑的较多,落位要与规划部门协调统一。设计有工科大学生特点,建议有年轻人对于城市更新的视角,明确主线思维,优化集中功能和艺术,街路景观节点次序上拿出一两点深化。


点评专家马秀娟:工作细致严谨,屋顶绿化和雨洪管理,这个视角也是比较难能可贵的。片区存在割裂,缺少环境要素整合,前期设计目标和项目定位要提炼一下。需要有创意价值以及体验的角度思考。最后需要有美好的愿景达到前后完整与之扣题。


17组(景观)鲁迅美术学院

《忙里偷闲》

点评专家:唐建、迟家琦

指导老师:王蓉、卞宏旭、潘天阳

设计学生:尹春晓、王懋广


 

学生中期汇报:我们的设计方案的主题是忙里偷闲,慢节奏下的商业文化街区,地块选择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工业展览馆街区,设计方案是以历史为主导,更多的是希望展现地域性的一些文化特色,规划多维景观的休闲模式。同时将居民平时所生活的狭小空间进行重建和改造,把单薄、封闭空间打破,营造出热闹有趣的慢行生活空间。该设计方案的功能分区是较为丰富灵活的,我们根据面向不同的人群进行了不同的功能划分,同时根据各个道路的不同特色,展现不同的文化底蕴。


点评专家唐建: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分析是认识问题,也是分析问题,这个是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向,是手段,或者可能产生的途径。其次就是对主题的塑造,忙里偷闲讲了一个慢行街区,机动车的交通的问题,停车位置是否妥当,进出口是否妥当,还值得推敲。对于这种城市公共空间,它的功能都是多元的,功能最好不要分得太清楚。


点评专家迟佳琦:前期分析了沈阳的历史,应该把地形的历史的演变重新分析一下,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一下历史文脉,历史的形成,周边这些肌理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个人群的活动分析,周边地区有没有老年人青年人儿童去,占多大比重使用展览馆周边的广场,包括休闲的服务设施,这些人群的使用活动分析、车流活动需要重点分析。


18组(室内)内蒙古工业大学

《楚•酒》

点评专家:孙霆、周立军

指导老师:薛宇

设计学生:吴怡、付强、潘明慧、李金潇

 

学生中期汇报: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在产业、文化、体验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共同作用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振兴。在设计中,我们深入挖掘荆楚文化与酒文化资源,建立金山农场酒窖的文化支撑体系和品牌形象,从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我们基于五种感官体验提出了设计意向,奠定了场所的整体氛围。在民俗文化中提取元素,将三棒鼓和品酒建立联系,击鼓的触觉、品酒的味觉、传统文化的视觉和敲击节奏的听觉相互融合联系,对游客的体验进行多方刺激。将传统的皮影戏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用古老的唱腔讲述酿酒的历史故事。


点评专家周立军:总体内容很丰富,前期做了大量的分析调研,还有一些概念形成的设想,这样一种类型建筑类型,引入了体验经济,强调五感,把这个融入到设计当中,通过一些节点,把五感充分调动。这个命题,和而不同,就是在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而且也确实做了这样的梳理,把楚文化从历史跟酒文化,有一个叠加的分析会更好,把这个思路,贯彻到设计当中去,做一条历史线也好,或者一条文化线也好,变成一种在不同的空间节点,能展示这样一种楚文化。


点评专家孙霆:前期的调研的这些篇章,可以适当的压缩,空间里面的语言是什么把想表达的东西,有力量的表达出来,后面的空间效果图展示需要加强,这样的一个精品小型项目,也没必要用一个庞大的概念赋予它,这里面更多的是想体现藏酒。


 

东北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论坛、活动总结


1652173207(1).png

孙霆

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孙霆:分享了一些个人的从业经历,鼓励同学积极与老师、学长沟通交流,克服迷茫心理,尽早树立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还要求同学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要求同学不仅在校学习时打好专业基础,在未来工作岗位、在社会上去仍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和补充,最后,孙霆总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于设计师的重要意义,建议同学通过旅行、观摩,细细的琢磨不同类型空间的材料、组织架构、经营和经济等多元内容,丰富人生阅历,并反哺到设计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


1652173218(1).png

马秀娟

沈阳田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高级工程师


马秀娟:做了题为“未来已来”精彩演讲,演讲内容通过对权威机构对行业的调研数据等内容的解读分析,分析了景观行业当下及未来的市场容量及发展态势,并就现在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站在人才需求方角度从同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构建、专业能力养成等几个角度展开话题,对同学努力方向、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目标等提出了建议,马秀娟总还回顾、介绍了田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652173231(1).png

唐建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唐建:首先从历史发展角度梳理了国、内外教育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脉络,概要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发展过程中的探索期、发展期、提升期、创新发展期等四个重要时期的基本内容,肯定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活动”在推进产学研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产业合作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分享了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产学研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

1652173241(1).png

王玮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


王玮:随着现在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不断转型,学科分类管理的模式,包括分类的这种评价的一种改革的侧策略受到了教育的主管部门、各高校的领导高度关注,是我们的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这几年的就是国家的政策性的文件也是给我们提出一些关于分类管理或者是分类评价的一系列的政策。首先是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并重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符合型的应用人才。我校基本上是围绕着理论维度和实践的维度在开拓创新。


其次是论文和设计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一个是学术门类的,二是设计调研报告,或者设计说明书。作为毕设的选题,是校依托学校大学生实践创业的计划的项目。接续性的对他进行一个选题的创业孵化。各高校就应该从评价办法当中更加多元,应该改进这种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指导,突出培养一些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国家的政策要求下把握准的正确的方向,设计专业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是需要培养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在毕业设计和论文分类管理模式方面,申请了不同层级的教改的立项。那么也围绕着以下五大类别,选题分类,导师分类,过程分类,特色分类和成果分类,进行了一定的实施,也得到了一些实际性的一些成果。



1652173253(1).png

甘彤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甘彤:通过与2021年毕业生的沟通和学生入职单位情况反馈的跟踪调查,生成了一个较精准的数据,97%的毕业生对学校和对学院的就业工作表示很满意,有3%是表示满意,有一部分同学有一定的难处。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在毕业前对个别的学生的指导还是不够,尤其在性别方面存在歧视的现象,这对学生就业造成很大阻碍。针对就业难的问题,是否以开设一对一的这种咨询的辅导平台,建立完善6+校企联盟,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多个就业平台,共同去完成学生们优势资源分配。同时希望企业给毕业生留出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提高步入社会后的生活适应能力,特别是疫情期间毕业的学生,由于条件所限在学校没有实习条件。所以希望各位企业专家和高校能够建立一个多校多企业的就业平台。



1652173262(1).png

马辉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马辉 :分享了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人才培养的方面以及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心得体会。人才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所有的高校都都会非常重视这件事情,是专业建设的一个核心的任务,今天我们展示的所有学生优秀学生的作品是各具特色,也充分的表达了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上和而不同的教学理念。


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探索方面主要是有两个面相,一个是面向未来的社会发展,二是面向未来的行业发展、行业需求,建立一个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的内涵是在符合国家战略层面上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特色定位的方面,我校提出要宽基础、广视野、善建筑、重实践、能创新这样的五个核心的内容,搭建起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一个系统体系。面对未来的这种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宽泛视野,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岗位适应和对接能力。从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秉持两个方向的引导,一个是瞄准时时代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前瞻性、行业升级方向。一个是打磨工匠精神,希望学生经过我们的培养能够耐得住寂寞,具有这种敬业精神。



1652173274(1).png

牛铁 

哈尔滨理工大学系副主任、讲师


牛铁:疫情以后高效的设计类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在发生一定的质的变化,比如新闻科的基础,包括设计学科的交叉的这方面的提出,高校和企业都是共同在努力,学生也能感受得到,我们应该有一个策略的构想,一方面通过高校、专业学科、教师,是一方面企业,企业的智囊团、专家和机构。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三方面的的构建,形成一种教育生态化的连接。


通过6+活动进行校企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率。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知度,为学生就业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方面提升专业的理解和认知的认知度,多参加专业学术的活动,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热爱,让学生们树立应该有设计职责的问题,懂得相应的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就是针对于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立足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是一个责任性的问题。


1652173286(1).png

莫日根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


莫日根:各高校设计专业应凝练自身专业建设特色,在新文科的这种背景下,我校凝练的一个特色是在民族地区下面打造一个艺工融合特色的环境设计。经过多年发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逐渐的开始落地,而不是光给它扣上一个简单的帽子,从专业角度上来讲,这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实际上很多时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事情,因为企业毕竟是要靠依附在国家大的经济形势下。校企双方需要有一个两厢情愿的合作态度才能将校企协作发展起来。从高校角度来说一个是坚持要去做事情,第二是要多元的去做。


从教师教学培养看最关键的一环实际上是普通老师这一环,对教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是上层传达的体系意识普通教师是否能够真正的明白和理解?并且能够在教学当中的真正地去贯彻,甚至还能够进行发挥。但是在现实教学当中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有的教师有很好的教师素养,上课可以娓娓道来,但是站在设计专业角度上来讲,这种教师没有具备设计师的素养,这种现象在很多的高校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院系上层的设计思想或者一个体系意识无法通过这种教师进行准确地信息传递,被删减被减弱。导致最后学生在整个过程当中所需吸收的养分营养非常的少。


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上面在顶层设计上可能是广开言路。但是在后期灌输的时候,通过这一个普通教师的途径去教学生的时候,到底有多少的东西能够输入给学生?因为学生在学校的高效学习不是一个老师去对他施加影响,学生接受的是一个群体式的影响。在这个过程当中哪种思维对他的影响比较大,他可能就会受到这种东西的影响。所以基层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如何较好的提升基础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设计能力,学生面向社会后的成功概率也会远远的比现在大。



1652173297(1).png

余洋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

“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活动东北区负责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导


余洋:回想这三年,东北6+从活动组织层面角度讲,变化还是很大的。第一,从今年开始,虽然我们面临着疫情,但整体的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成效与2019年比有明显的不同。在疫情之下,好作品越来越多,而且有力量的作品越来越多。这几年在各校教师频繁的活动交流和北京优秀设计企业的支持下,学生的作品思考深度越来越广。


第二,在选题方面,开设了一个城市课题的选题,实际上为各个院校的设计打开了一些思路,从中能看到同学们在这方面做的思考,也看到学校教师在这方面下的一些功夫。今年又有一个新的企业力量田园景观设计加入到我们平台上来,这是一个有着非常专业素养、专业追求的设计团队。


第三,从今年的各个地区的6+活动中发现,南北的设计思考差异非常明显,互相之间都有触动和启发。通过活动的聚集的效应,还有学会的发动组织,提升了6+品牌效应,助力提升院校教学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510170149.jpg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

苏 丹(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周立军(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齐伟民(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吉林建筑大学副校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马克辛(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国家二级教授)

陈 亮(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秘书长、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环艺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国彬(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唐 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孙 霆(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马秀娟(沈阳田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高级工程师)

刘学文(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教授)

余 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活动东北区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导)

刘伟震(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秘书处副主任、“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总联系人)


本次活动的参加院校教师:

大连理工大学(唐建、李晓慧)

沈阳建筑大学(杨淘、迟家琦、杜心舒)

吉林建筑大学(郑馨、李乔)

东北大学(鲍春、杨小舟、孙莞)

内蒙古工业大学(薛宇)

东北师范大学(刘学文、刘治龙、阚盛达)

鲁迅美术学院(王蓉、卞宏旭、潘天阳)

哈尔滨理工大学(牛铁、孟广宇)

东北林业大学(李文、邵卓峰)


微信图片_20220510170153.jpg


关于“室内设计 6+”联合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作为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品牌设计教育创新项目,是一个联合全国多所高校、结合设计企业实际项目的综合毕业设计活动。活动历经2013-2021年连续九届的深入积累,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积累了室内分会设计教育平台建设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作为室内设计分会主办的品牌设计教育创新项目,自2020年进一步优化提升“室内设计6+”在全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华中六大地理区域的影响力,联合建筑学和环境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资源充分的省市相关院校、设计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教育创新项目,进一步加强室内设计师特色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全国设计教育及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室内设计 6+2022(第十届)联合毕业设计

总命题  和而不同:“地域·文化”空间设计


实验组

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天津大学

命题单位:苏州金螳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北组

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东北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命题单位: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沈阳田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华北组

天津美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命题单位:赛拉维室内装饰设计(天津)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组

苏州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连工业大学

命题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


华西组

西安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

命题单位: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中组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中南大学

命题单位:汉厚柏合建筑设计事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组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工业大学

命题单位:I-Pin爱拼科技

支持单位:东莞市唯美家居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