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承追忆,赤耀韶山冲——韶山大剧院室内设计项目
文/刘一(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室内设计师)
剧场作为承载演艺与观演的固定场所,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彼此会有差异,我们常见的剧场一般为综合类剧场,适用于歌舞、歌剧、话剧、音乐会(需加反声罩)等,一般为镜框式台口,台口比例为16/10或16/11。但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增高,剧场随之在各大城市兴建起来。除了综合性剧场,还出现了一种新型剧场,一般坐落于旅游区内,主要服务对象为到该地来短途旅游的人群,其演出内容以宣传当地文化为主,且只有一个单一剧目,在业内被称为定制剧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又见系列”如,《又见马六甲》《又见敦煌》等,“印象系列”如《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等,“最忆系列”如“最忆是杭州”“最忆韶山冲”等。这类剧场不仅丰富了旅游者的观演体验,同时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宣传的坐标。
首先是政策优势,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所以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到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而对位旅游产品的定制剧场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其次是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取材当地,比如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就是以桂林山水为背景的实景演出。第三是文化优势,此类定制剧场所演绎的就是当地的历史文化,所以更容易激发来访者对当地文化共情。最后是技术优势,与综合性剧场不同,此类剧场只演一个剧本,所以灯光、机械、舞美、音视频方方面面都为其服务,所以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艺术家的想法,融入更多的前沿舞台工艺,从而给观者提供较综合性剧场更丰富观演体验。
最忆韶山冲这个项目,我们的合作方有IDG资本的运营团队,张艺谋、沙晓兰演艺团队,以及中国中元孙总引领的建筑师团队。剧目以红色歌舞表现形式,演绎主席在韶山青少年生活学习,到励志救国踏上革命征程,再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最后到共和国建立,再回韶山的故事内容。以新颖的舞台表现手法呈现,如灯光矩阵,串叠纱幕,升降舞台,水舞台、实景演出等。项目所在地块紧邻韶山南公交换成站,距故居、滴水洞核心景区3km,可以说是韶山行的必经之处。
去年夏天在创作做方案之前,业主邀请我们整个设计团队到韶山调研,亲身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最后业主对我们的设计要求就提了一个字“土”,不是俗气,而是乡土气,不要破坏伟人故乡固有面貌。于是我们从当地提取了几个元素。故居的夯土墙,周边的竹林,环抱的水稻和红军长征时的斗笠。我们的剧场建筑方案,运用演艺的线性符号,塑造一个闪耀的五星斗笠屋顶,夯土立面和一颗在竹林里隐现的红星。而景观延续了建筑屋檐的棱角和放射形态,并融入了稻田和竹林的元素,同时依靠地形逐级上升,营造的一种仪式感。
如果说演出诉求是为观众提供一场赏心悦目甚至震撼的观演体验,建筑、景观的诉求是结合主题融入城市和周边环境发生关系。那室内设计的诉求应该是什么呢?首先与建筑相比,室内是触手可及的近人尺度,所以语言上、选材上都要尽量注意与人的关系。其次,由于定制剧场的特殊性,室内空间不应只是装饰,而更应该是给观众一种体验,使观众在视觉上,空间感受上逐渐达到与剧目的共情。
门厅平面是一个长60米,宽19米的不封闭的灰空间,观众从南北两侧进入,汇集与中部通过安检,再由东侧的两部扶梯上楼到二层平台进入观众厅,客流最高可同时达到1500人,所以这个空间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快速通过空间,基本不具备停留的功能。立面,由于业主方觉得面积不够所以建筑从静压箱下挤出了一个柱距的空间。静压箱下最低点到地面只有不到3米,而门厅最高点将近5米,一倍的高差是这个门厅的设计难点。
其次是设计语言,什么样的设计语言更适合这个灰空间?首先,从建筑方面讲,因为是半室外空间,所以语言要统一,要与景观、建筑对话。
其次从演出方面讲,这是一个进入观众厅的过度空间,需要为观众提前做好观演铺垫。所以我们的设计概念就是延续竹的语言,运用演艺的手法,营造一个戏剧性的过度空间。如果说演出是剧场的高潮,那从景观到建筑再到室内就是它的序曲。所以室内空间的整体概念是,如果说景观是自然之竹,建筑是感官之竹,那么门厅就应该是似竹非竹的印象之竹,最后观众厅是手工编织的匠心之竹。一个由自然到人工的逻辑序列。
在这个门厅空间,我将景观铺装和建筑立面材质引入室内,使这个灰空间与建筑景观浑然一体,其次加入了竹纹铝管流线型阵列增加空间的流动感。由于静压箱下部较为低矮,所以顶面与铝管衔接处加入了镜面元素,镜面反射竖向竹管可以增强空间纵向的纵深感。同时我尽量减弱了顶光源,运用舞美的光影手法增加了墙面射灯,使空间下明上暗,营造一种静谧的体验,使观众从车站的躁动,到景观的仪式感,再到室内的沉静。而且,逐步减弱的灯光环境也更适合观众在进入昏暗的观众厅前视觉准备。
观众厅,由于为了节约造价取消了吊顶,这就决定了立面机理的方向。由于耳光内凹造成立面不完整性,就决定语言不能太复杂。所以我们选择了镂空的横向波浪线条形式,支撑在声学层外部,同时,内部结构只保留竖向龙骨,不要横向龙骨,一方面避免龙骨破坏立面造型,另一方面,契合了我们编制的概念。台口由于没有严格意义的八字墙,我们将立面机理顺着耳光的角度趋势直接与台口两侧衔接,使舞台的宽画幅效果更加纯粹。
定制剧场作为一个新颖的观演形式,近些年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未来观演可能不仅限于剧场。未来的剧场应该可能是个什么样子,疫情阴霾也给我们带了很多的思考。可能,未来的剧场会更加小型化,专业化,现场只提供给有更高观演体验需求的少数人,更多的人可以通过5G和VR技术,让你足部出户就能体验到身临其境的观演享受。
活动报名
中国建筑学会个人会员免费入场
扫码加入学会
活动咨询:
崔林/010-68715654,68458358